- 刘宏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全球治理体系包含跨越议题的规范性原则、各议题领域的国际制度、非正式对话机制三个层级。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新型全球治理体系为制度支撑。新型全球治理体系包含作为规范性原则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融合共生理性的国际制度、基于多边主义的非正式对话机制三个层级。中国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多种路径参与国际制度改革,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实践平台形成引领效应。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长期工程,中国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持续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2023年01期 v.31;No.149 2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 杨晓慧;
面对“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命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充分发挥价值观教育的作用,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凝聚价值共识、筑牢思想基础。在此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是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故事,特别是讲好世界各国人民命运与共、同舟共济的故事,讲好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的故事,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人类共同价值更加深入人心。
2023年01期 v.31;No.149 3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 郑丽平;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实现世界共赢共享的系统性方案,对人类社会各个系统、各个领域都提出了变革要求。这一方案突出以人为核心的重大命题,蕴含着深刻的教育价值,主要表现为:对教育变革的前瞻性、对教育社会功能的引领性、对教育个体功能的统摄性。教育在努力满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社会功能的拓展与深化、实现自身个体功能的整合与优化,从而更好地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服务。
2023年01期 v.31;No.149 4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 李维屏;
英国文学的开山之作《贝奥武甫》生动描写了主人公为保卫百姓的生命财产同恶魔殊死搏斗而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通篇折射出古代族群的“命运”意识和“共同体”理念,从而为英国文学中的“命运共同体”表征开了先河。同时,这部令英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史诗不仅反映了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氏族共同体的结合机制、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而且深刻揭示了氏族社会的顽瘴痼疾,即部落族群旷日持久的冲突轮回与命运危机。显然,作者对氏族社会的动荡与危机的表征构成了审美客体和认识论评价体系。本文旨在探讨《贝奥武甫》中氏族共同体的冲突轮回与命运危机的性质与特征,并借鉴现代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理论视角对这两个核心主题加以阐释。
2023年01期 v.31;No.149 5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 朱鸿军;李喆;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形势下富有中国智慧的全球治理“中国方案”,主流媒体如何对其有效呈现和传递,推进世界民众理解和接受,面临实践的困境。学界相关研究侧重于“政治传播即说服”的研究路径,较多局限于国际传播领域,研究方法主要是人工操作的归纳或分类。本文延续政治传播的主流研究路径,采用批判性话语分析,并借用奥兰·扬基于机制诊断学提出的治理理论,结合无监督机器学习模型,以中国日报网的相关报道为分析蓝本,考察国内主流媒体在国内和国际两个环境中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报道如何呈现和传达这一理念,分析其现状与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未来相关新闻报道可以按照“将理论阐释转化为叙事性和情感性呼吁”“加强对其他支持者的主体形象塑造”“对政策进行多维度伞式呈现”的三条路径加以优化。
2023年01期 v.31;No.149 6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7K] - 郑国华;
“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新格言预示着全球体育价值话语传播的转向。聚焦奥林匹克价值话语传播的演变,解析全人类体育共同价值需求,认为“集体团结”是全人类体育的共同价值,符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集体团结”是体育命运与人类命运的共同趋向,更是未来体育社会治理的新航向。奥林匹克传统价值话语传播的是“体育英雄主义”,它已经不符合全球国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极易导致个体膨胀和极端主义的弊病,而“集体团结”中的集体意识才是破解问题的秘钥。“集体团结”是全球体育未来发展的主导价值,其价值输出符合全人类社会生活模式,人类体育共同价值重构即是实现从体育的“个人英雄主义”走向“集体团结”。其中,集体利益、文化对话、场景营造和服务于人是人类体育共同价值重构的起点、方式、场所和目标。
2023年01期 v.31;No.149 8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