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锋;
随着国家层面的推动部署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发展,我国高校文科实验室加速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形成系统化推进格局。但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文科实验室的建设依然存在着服务国家战略不够、推进制度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本文根据当前文科实验室发展形势,从战略导向、建设和运行体制机制、产学研用融合制度体系、资源支撑,以及评价体系几个方面分析阐述了文科实验室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实验室建设的实践案例,为我国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的体系设计及路径选择提供参考。
2025年06期 v.33;No.178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4K] - 朱春奎;童佩珊;
公民电子参与作为合作治理与民主治理的重要形式,是数字时代践行群众路线、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与民主化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通过整合计划行为、规范焦点与自我效能理论,构建了公务员的社会规范认知对其推动公民电子参与意愿影响机理的概念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层级回归、中介分析法对上海市公务员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社会规范对推动公民电子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作用,其中描述性规范的影响程度要高于指令性规范;自我效能感、感知行为控制与推动态度在社会规范与推动意愿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并且自我效能感与感知行为控制在其中共同形成了链式中介效应。此外,指令性规范与描述性规范的交互作用对推动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公务员的社会规范认知对其推动公民电子参与意愿的作用机制,并为政府部门制定和推行电子化参与机制提供实践启示。
2025年06期 v.33;No.178 15-3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8K] - 张康之;徐发新;
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速流动的社会,这是社会治理的基本背景。而且,在危机事件频发的情况下,更需要基于高流动性的社会背景选择行动策略。在高流动性条件下,传统的危机治理模式陷入了失灵的境地。这是因为,不仅治理对象呈现出非实体性和流动性的特征,而且原先作为治理依据的社会结构也丧失了其可靠性。从流动的现实出发,可以看到各种要素的高速流动消解了传统模式中的等级结构和支配关系,与之相伴的则是多元主体的成长和网络结构的生成。同时,复杂多变的危机情境对时效性的要求也迫使行动者必须采取即时行动来加以应对。合作行动网络以其主体多元化、结构网络化、行动即时化等特征而成为能够与高流动性条件下的危机治理实践相契合的行动模式。
2025年06期 v.33;No.178 3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 祝哲;梁斯雅;郑甜;
养育支持政策是提升生育率、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聚焦“独生”和“非独生”两类群体的需求,探索“去家庭化”和“再家庭化”两类养育支持政策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政府管理者精准制定政策以高效提升生育率。基于面向城市适龄生育人群的扎根理论分析和问卷调查数据发现:养育支持政策通过三条路径影响生育意愿;“独生”群体偏好“再家庭化”政策,而“非独生”群体在两类政策间无明显偏好,其中,育儿观念是导致两类群体出现不同偏好的关键因素。
2025年06期 v.33;No.178 4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