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江;
文化强国目标驱动下,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演变历程彰显了数字文化产业强国建设实践。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数字文化产业全面布局、业态升级、供给端全要素数字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数字文化企业融资难、创意人才严重不足、治理能力欠缺成为新的挑战。为建成数字文化产业强国,文章提出文化资源数字化,文学艺术创作数字化传播,传统文化数字化转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全面数字人才培养,高效数字市场治理,数字文化产品多点出海等发展战略。
2022年04期 v.30;No.146 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 常晋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新时代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最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与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我们需要从哲学高度认识和处理一系列重大矛盾关系: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矛盾;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矛盾;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的矛盾;文化主流与文化多元的矛盾;市场经济与文化建设的关系;不同文化主体和类型的关系等。我们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2022年04期 v.30;No.146 2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 何丽君;
世界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指的是集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活力充沛的世界级高层次创新人才,汇聚前沿性、原创性、颠覆性的世界级重大创新成果,引领世界科技革命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特定区域。人才与创新的良性互动是世界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本质所在。面向构建世界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中国需直面人才领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基于此,应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理念,推进世界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的战略布局,强化世界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的战略举措,以期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2022年04期 v.30;No.146 3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 井润田;
伴随着当代科技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科研团队逐渐成为大学维持创新活力的组织保障,而作为团队领导者的战略科学家也成为大学乃至整个社会引领科技发展方向的能力基础。文章回顾了国内外科研团队管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科研团队的基本特征及管理需求,通过案例研究总结了战略科学家能力的形成基础以及相关的管理策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出科研团队领导方面的研究问题与管理建议。文章探讨了科研团队管理中战略科学家的社会身份与专家身份定位、研究者的个体创造力与外部资源依赖性权衡、适合科研团队情景的领导行为,有一定的理论启示价值,相关管理建议也有助于改进科研团队的创新绩效。
2022年04期 v.30;No.146 4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 谢友柏;
文章分析了1945年范内瓦·布什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报告,以及2020年拉什·霍尔特为报告撰写的导读以及相关评论中可能给予我国推进科技创新战略的启发。研究结果表明,从科学研究到实际应用的线性模型或象限模型都说明取得创新成果之前,有若干需要深入细致研究的不同特性,需要不同慎重对待的阶段,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其中特别强调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文章分析了以创新而不是科学研究为抓手固然有更强大的号召力,然而如果不充分研究得到创新成果前各个阶段的特点和采取适合时代进步和我国国情的有效应对措施,我们的科技创新战略将事倍功半。同时,文章也关注了这些报告和评论的重要缺陷,它们都没有提及知识在这些阶段之间流动这一极其重要的事实,没有提及控制知识流动的是对承前启后具有决定意义的、连接这些阶段的设计环节,没有提及设计的基本共同规律和要共同遵守的法则——设计科学这样一个基础研究领域,因而未能阐明知识在这些阶段中流动所产生的作用,特别是未能指出设计是知识流向创新的桥梁和纽带,设计可能使科学研究成果流向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创新,也可能使科学研究成果流向危害社会的灾难。这些报告和评论未能就不同时代和不同国情对科学、人才、知识之间联系和政策措施的不同作出本质上的阐述——这也是我国推进科技创新战略需要特别注意研究的。基于以上认知,文章提出中国在科技创新中处理科学、人才和知识关系上,需要有一条不同的道路,并概括介绍了一个研究20多年的关于这条道路的解决方案——分布式设计知识资源环境。
2022年04期 v.30;No.146 5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