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前沿问题研究_院士跨界高端访谈: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

  • 科技创新、中华文明与大学人才培养——访谈林忠钦院士

    彭青龙;吴攸;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院士,围绕科技创新、中华文明与大学人才培养等问题而展开。林忠钦认为,包括科技文明在内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在5G和量子工程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将使中国在未来科技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中国一流大学建设应该注重学科综合性布局,兼顾人文社科与理工科的协同发展,注重科技人文交叉研究。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加强数学等基础学科教育。

    2020年01期 v.28;No.131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前沿问题研究_思源湖畔笔谈:新文科知识体系构建

  • 用科学精神引领新文科建设

    张江;

    新文科建设是学科定位、专业布局、评价体系的全面创新,其突破点在于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在现代社会,现代学科体系分化虽使得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界限日益清晰,而内在关联却愈加紧密。因此,我们应打破学科之间的既有界限,以交融互渗、协同共享为途径,对传统学科进行改造、转型和升级。人文科学应吸取自然科学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交叉融合既是发展趋势、创新路径,也是现实需要。

    2020年01期 v.28;No.131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编者按

    <正>编者按: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新增"思源湖畔笔谈"栏目,展现中国学者跨学科研究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方法。笔谈文章围绕探索性和争鸣性话题,突出学术前沿性和创新性。文章淡化枝蔓,独立成篇,约4000—5000字左右,但强调视角新颖,论点清晰,论述有力,文字和引证符合学术规范。该栏目每期发表4—5篇,期待更多学者加入。

    2020年01期 v.28;No.131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新文科的学术范式与集群化

    季卫东;

    本文认为新文科的发展必须突破既有学科的樊篱,推动文理交叉融合、协同研究,并创建新的研究领域。因此,来自不同学院和学科的研究者为攻克重大问题而在一个多元框架下聚集、组合在一起的卓越集群将成为学术活动的新常态。作者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视为现阶段推动人文社会科学范式转变的双轮,强调社会网络和主观间性在思维方式革命中的意义,并把转换问题、开放话语空间、以技术制衡技术等作为伦理困境的现实主义对策。

    2020年01期 v.28;No.131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新文科建设的效用:知识生产与教养培育

    操太圣;

    新文科建设已经进入实施阶段。本文回顾了文科发展的脉络,讨论了知识实用性给其带来的冲击,指出新文科建设的效用不应该在工具主义层面,而在于知识生产与教养培育的有机结合,即通过多学科合作,对当下所处的全球化、技术化和个性化时代特征进行本体性的阐述;通过具身认知,帮助人们对置身其中的生活世界产生意义和价值的认同,从而追求社会繁荣与个人生活的美好。

    2020年01期 v.28;No.131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新文科——一场文科教育的革命

    王铭玉;

    新文科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带来了一场文科教育的革命。新文科作为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其自身是一个系统化的理念、标准与执行体系。新文科的产生是对既有文科教育的完善,符合内外需求,与"四新"学科建设相关;新文科建设有其新的内涵、新的增长方式和新的方法动因,在这场文科教育的变革中应该高度关注新文科建设的发展走向、学理基础、人才培养及质量保障,促进新文科建设的健康发展。

    2020年01期 v.28;No.131 19-2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智能媒体

  • 试论人工智能时代虚拟偶像的技术赋能与拟象解构

    喻国明;耿晓梦;

    虚拟偶像正在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文娱产业的新热点。技术驱动下,虚拟偶像从最初的虚拟歌手拓展至虚拟主播以及人工智能虚拟偶像,样态日益多元。后现代消费主义粉丝文化狂潮下,偶像粉丝生态呈现拟象化趋势,为虚拟偶像的兴起提供了文化土壤。相比真人偶像,在技术想象力下,虚拟偶像更真诚、全能、专属、亲密。然而虚拟偶像的价值实现需要技术支撑,未来的虚拟偶像应当借助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成为能够实现沉浸式交互的智能化人格化偶像。在讨论虚拟偶像的技术发展范式时需反思技术的合理性。

    2020年01期 v.28;No.131 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智媒趋势下内容生产中的人机关系

    彭兰;

    智媒趋势下,媒体内容生产各环节中都会形成人机协同的新生产机制,从信息采集、信息审核、作品创作到内容分发。机器参与的内容生产在客观呈现事物、高效实现信息加工、促进知识生产和精准指导生产决策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机器创作只是一种计算性的创作,它与人的互动也是程式化的。面对机器的侵入,人需要保持自身在主观观察与描述、观点表达、意义创造、经验与直觉等方面的优势,保持人的内驱性表达动力及共情性交流能力。人机协同的内容生产中,机器虽然具有一定的拟主体性,但人的价值判断应引导机器的价值判断,并需要处理好人文精神与机器效率的平衡。

    2020年01期 v.28;No.131 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重要问题研究_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

  • 检视与前瞻: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70年

    陈亚丽;王岩;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范式演进经历了平等主义的高涨、从译介取经到本土化以及走向成熟和反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也从无到有,从萧索到繁荣,从单一到多元,从浅层次到深层次发展起来。在核心议题上围绕着有无政治哲学之争、何种政治哲学之论、政治哲学何为之析展开了深入探究。未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应合理吸收古今中外政治哲学的有益成果、凝练和塑造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话语体系、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推动学术进步和政治发展。

    2020年01期 v.28;No.131 4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重要问题研究_经济与管理

  • 长江三角洲市场机制和全域一体化建设

    宁越敏;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形成了比较有效的区域协调互动合作机制。当前,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文认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改革上走在全国的前列,通过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推进经济一体化。鉴于长江三角洲扩容后存在显著的区域内部差异,长江三角洲要推进覆盖全域的一体化,以逐步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区域的均衡发展。

    2020年01期 v.28;No.131 53-5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中国版SOX制度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影响的效应测度

    杨以文;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采用核匹配和DID方法测度了中国版SOX制度对于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影响的条件下,中国版SOX制度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版SOX制度对于高质量审计的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具有促进效应,对低质量审计的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具有抑制效应;中国版SOX制度对于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作用受到上市公司规模的影响,即上市公司规模越大,中国版SOX制度对于财务绩效的促进效应越大;中国版SOX对于低负债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提升具有促进效应,但对于高负债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提升具有抑制效应。因此,为了充分发挥中国版SOX制度对于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提升的促进作用,政府应采用配套法规提高上市公司的内控审计质量,还应慎重地将强制性披露内部控制审计的制度推广到中小板、创业板等上市公司。

    2020年01期 v.28;No.131 5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K]
  • 区域高校资源禀赋、产学研合作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

    姜文宁;罗津;关汉男;

    本研究用8年68 543个企业层面样本点对企业与高校研发合作绩效的影响因素以及内在机理进行实证,用混合OLS(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固定效应两种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企业与高校的研发合作强度及企业所在微观区域高校科技资源的丰裕度对创新第一阶段即科技成果产出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与高校合作间接对创新第一和第二阶段产出在某些方面均有积极影响。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对其创新产出表现出不同的影响。上述实证结果的启示和政策意义在于:高校与企业研发合作的技术绩效毋庸置疑;而这种研发合作的经济绩效不会立竿见影,区域内高校科技资源也并不一定能直接转化为经济绩效,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年龄企业与高校合作的效果明显不同,在一些方面产生的间接绩效不容忽视。另外,企业在创新活动中大量的资本投入受到了资本边际产出递减规律制约,必须转向创新驱动。

    2020年01期 v.28;No.131 7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治理优势与制约因素

    刘怡;沈郊;郑艳儒;

    国际文化大都市是全球城市的特殊形态,在体现全球城市普遍性特征的同时,也凸显着能够占据竞争优势的文化软实力。本文在城市治理视域下审视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与世界格局、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关系;基于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中政府愿景、生产要素、受众需求、关联网络、时代机遇等基本要素对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优势和潜力进行分析,通过全球对比研究发现上海城市文化发展存在的短板和问题,探寻上海在全球城市竞争背景下增强城市文化的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路径。

    2020年01期 v.28;No.131 8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重要问题研究_历史与文化

  • 张荫麟的新中国通史撰著对中国传统史学的实质性继承

    徐国利;

    新式中国通史撰著是中国现代新史学发展成就最大的领域之一。中国现代史家批判性继承中国传统史学和通史编纂理论撰著新中国通史,张荫麟在这方面贡献卓著。他系统阐发新通史理论,并以之为指导撰写新中国通史《中国史纲》。他对中国传统史学和通史编纂理论做了"实质性继承",采用长编考异法、追求文史合一、重视历史人物的书写和弘扬以史经世精神。他在融合中国传统与现代史学理论撰著中国通史方面建构了新范式,为中国现代新史学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2020年01期 v.28;No.131 96-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历史时期水旱灾害资料等级量化方法述论——以《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为例

    陈业新;

    历史时期的灾害研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对记载历史灾害的文字资料进行等级量化处理,《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在此方面开展了一些必要的开创性基础工作。但是,该图集也存在如所据资料不全、方法失妥、规定不当等问题,同时,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针对历史气候干湿状况研究而提出的。这种基于气象学视角及其研究目的的量化方法和相关规定,未必适用于灾害学视角下的历史水旱资料等级量化研究。历史灾害研究目的的水旱资料等级量化工作需在该图集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2020年01期 v.28;No.131 107-11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重要问题研究_述评

  • 人工智能哲学研究述评

    许勇;黄福寿;

    人工智能哲学是人工智能技术与哲学联姻的产物,是系统研究人工智能技术的性质、演化规律、运行规律的一个哲学分支,其研究领域包括人工智能主体性研究、伦理规范研究、劳动分工研究、人的解放研究等领域。本文梳理了近五年人工智能哲学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人工智能主体性研究、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研究、人工智能影响社会分工研究、人工智能推动人的解放研究四个方面研究内容。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研究内容的分析,发现人工智能哲学领域还存在强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问题、伦理规范形成机制、情感伦理问题、人工智能立法、教育体系变革、人的解放前景、技术与哲学协同发展、构建人工智能哲学体系等课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思考和研究。

    2020年01期 v.28;No.131 116-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张炜作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文学国际传播上海交大论坛综述

    赵思琪;

    2019年9月13日至1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多元文化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张炜作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文学国际传播上海交大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成功举办。会议以嘉宾主旨发言、圆桌讨论、嘉宾对话三种形式展开学术交流。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四十多位中外文学界专家、译者参与论坛,围绕张炜作品的文学创作艺术与人文内涵、中国当代文学的外译、传播与接受等议题展开探讨,引起学界与社会的广泛关注。

    2020年01期 v.28;No.131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卷首语

    彭青龙;

    <正>岁月悠悠,鼠年安康!《论语》有曰"四十不惑",指人到中年,不迷惑,不致惑。对于刚过四十岁生日的交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而言,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意味着定位清晰,方向明确,并试图超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各种思想相互激荡的新局面,交大学报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哲学社会科学的本真性,走科檾檾技人文融合之路。

    2020年01期 v.28;No.131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第二届比较文学与跨文化国际高峰论坛一号通知

    <正>为增强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学术交流,促进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的学科建设,兹定于2020年7月15—17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第二届比较文学与跨文化国际高峰论坛",此次论坛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学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省中外文化传播基地承办,《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外国语言与文化》编辑部和《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编辑部协办。

    2020年01期 v.28;No.131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稿约

    <正>《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每逢双月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是CSSCI来源期刊,曾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等荣誉称号。"科学文化"栏目于2014年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工程。一、主要栏目本刊重视学术研究论文的综合性、创新性、理论性、政策性,尤其欢迎体现新思想、新方法的跨学

    2020年01期 v.28;No.131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