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卷首语

  • 卷首语

    彭青龙;

    <正>亥岁映春意,日月开新元。新刊之际,谨奉祝福!2019年,喜逢《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四十年庆典。四十载风雨兼程,一路如歌;四十载开拓奋进,春华秋实。在学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界同仁的支持下,交大学报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全国高校精品社檾檾檾檾檾檾檾科期刊",入选教育部"名栏工程"。忆往昔,惊涛拍岸。看今朝,风华正茂。再出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倾听时代呼唤,誓做哲学社会科学思想的引领者,人文精神的守护者,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2019年02期 v.27;No.126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基础理论与实践研究_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混合道义论的马克思正义理论批判

    魏传光;

    科恩、杰拉斯和佩弗等西方学者在"塔克尔-伍德命题"的争论中把马克思归类于混合道义论,并形成了理解马克思正义理论的三项共识:正义中心论、自然权利正当论、正义原则普适论,期望以此把马克思带回正义命题。但在马克思看来,分配正义从属于生产正义,离开了生产方式批判资本主义是舍本逐末;自然权利是市民社会的产物,不能用自然权利去奠基正义基础,反而需要经常对其保持意识形态的警惕;反对致力于建立一个以自然权利为基础的普遍适用的正义理论体系,而是应该给予正义观念以历史主义的理解。混合道义论"把马克思主义带回正义命题"的尝试虽然对于建构马克思正义理论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偏离了马克思正义理论的核心范畴,降低了马克思正义理论的阶位,需要给予批判。

    2019年02期 v.27;No.126 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

前沿问题研究_治理与评价

  • 国际文化大都市指标设计及评价

    徐剑;

    吸引力是魅力,创造力是动力,竞争力是实力。只有通过城市文化吸引力、创造力的两轮驱动,最终才能实现城市文化竞争力的综合实力飞跃。研究根据"三力"原则,从城市文化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效能维度对全球范围的国际文化大都市进行立体化考察。构建了由人文生态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供给、公共文化参与、文化市场、文化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互联网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全球影响等10个一级指标和52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收集统一口径的全球数据,对51个国际文化大都市进行了第一次全球评价。评价体系的构建试图跨越西方中心主义的局限,基于东方视角,包容全球化的城市文化发展形态,避免对后发城市的文化发展状态进行强制性衡量,同时也平衡地区文化的特殊性价值,形成一个包容、开放的全球文化评价体系。

    2019年02期 v.27;No.126 1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 基于AHP-DEA模型的众创治理体系评价研究

    张再生;周博文;

    众创活动作为微观的社会过程,其活跃程度有赖于众创治理体系的效率优化。本文提出众创治理理论框架,组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构造二元众创评价模型对众创治理进行综合评价。研究选取众创经济等5个一级指标,众包经济创意性等19个二级指标,建立众创治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模型确定众创治理体系影响因素权重,并利用DEA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2015-2017年众创治理效率区域分布进行测度分析。研究表明,众创治理体系所选指标的权重分布结果较为理想,运用DEA评价众创治理效率契合实际,据此提出优化众创治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2019年02期 v.27;No.126 2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6K]
  • 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内涵与实现路径——以上海为例

    王郁;李凌冰;魏程瑞;

    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是衡量城市治理质量和效能的重要标志。本文试图对精细化管理的价值内涵和概念性要素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进而以上海为例,从法规体系、管理体制、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等四个方面剖析当前我国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薄弱环节,探讨有效提升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对策路径,为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城市治理模式、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行动指导。

    2019年02期 v.27;No.126 41-4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9K]
  • 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的制度化研究

    付建军;

    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的制度化研究仍然有待拓展。从三大制度理论关于制度产生和存续的讨论看,制度化过程实际上是为城市社会治理创新建构合法性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引入组织场域分析单位,以组织场域中的制度存量和行动者场域身份为自变量,以行动者和制度在互动中所使用的合法性建构策略为基本分析线索,构建起一个理解城市社会治理创新制度化的分析框架。反观实践,处于复杂治理条件下的城市社会治理创新在创新目标和有效运作条件两个方面与制度化所追求的通约性和理论抽象存在张力。这可能是城市社会治理创新制度化的悖论所在。

    2019年02期 v.27;No.126 5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重要问题研究_世界文化多样与比较文学

  • 早期现代情感的“基础设施”:论中国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视野

    金雯;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海外汉学学者林凌翰2018年的专著《早期现代中国的空间与情感》(Spatiality of Emotion in Early Modern China,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的主要观点和论述过程,分析其明示或隐含的比较文学视野。由此不仅对林著建构早期现代中国情感观念的学术理论道路进行反思和评价,也进一步阐释全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研究对于中国文学研究的意义。

    2019年02期 v.27;No.126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 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比较文化的视角

    周敏;

    以20世纪文化政治经验为基础,本文追溯了多元文化主义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多元文化主义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并以加拿大魁北克为例,考察了作为多元文化主义替代方案的间性文化主义实践及其有限性。论文指出,无论是多元文化主义,还是间性文化主义,其所持守的都是一种张举特殊性的哲学观点。在危机频发的"人类纪"的当代历史语境中,我们必须悬置建立在特殊性基础上的"多元"或"间性"文化观,秉承作为"类存在物"的整体性观念,从一种新时代的普遍性视角出发,重新思考人类的共同命运。与多元文化主义以历史造成的差异为基础不同,与间性文化主义立足于现实中的文化特殊性也不同,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从人类共同面对的充满了危机的现实语境出发,是一种建立在整体性基础之上的新型世界观,是应对当今全球性难题的方法论和行动指南。

    2019年02期 v.27;No.126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4K]
  • 黑岛传治反战文学价值再认识

    张小玲;

    黑岛传治虽然长期以来被评论界认为是日本近代无产阶级反战文学的代表人物,但其反战文学的价值并没有得到深入解读。其文本中,始终存在着基于阶级视角和个体人性视角的两条批判战争的思路。他基于自身经历自觉选择了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宫本显治等人对黑岛反战文学缺乏阶级性的批判是偏颇的。在《武装的街巷》中,由于跨越民族—国家立场的阶级连带感在文中并没有完全实现,使得从阶级视角出发的"战争"批判出现裂痕,而这一裂痕通过个体人性视角得以弥补。黑岛的反战文学之所以能兼具这两种视角,是由于其对"文学"本质的深层认知以及对社会底层个体的真切关怀。

    2019年02期 v.27;No.126 7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2K]
  • 文本的滋味——论君特·格拉斯的饮食诗学

    余杨;

    饮食是贯穿格拉斯文学、绘画与雕塑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他以饮食为隐喻,多方位地展示了其诗学观:包括对现实的理解,对自然与艺术、文学的个体性与社会性、认知内容与方式之间辩证关系的反思,以及对文学本质特征与创作风格的思考。本文围绕这几方面,就格拉斯饮食观与诗学观之间的紧密关联作深入探讨,并从侧面勾勒出其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及宗教观。可以说,受到饮食与烹饪的启发,格拉斯发展出一套独特的饮食诗学,不仅可以更形象地诠释他对文学本质、功能及特性的认识,同时也是理解其作品之间关联、把握其思想脉络的关键所在。

    2019年02期 v.27;No.126 8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6K]

重要问题研究_西方哲学

  • 谱系学:尼采与福柯对主体哲学的批判

    邹益民;

    谱系学是尼采与福柯思想和批判策略的重要方面。笛卡尔在"我思"中建构起一般主体,开创了近代唯理主义的形而上学,在自我意识中为近代认识论奠定了理性的始基。康德等哲学家通过对理性的批判,捍卫并最终确立了近代主体哲学。尼采把主体哲学的源头追溯到柏拉图主义,在哲学中引入意义和价值,提出谱系学,对真理、善与恶等这些根本价值进行了反思,指出了主体的虚构性,批判了主体哲学。福柯继承尼采的谱系学,把谱系学运用到对西方社会历史的微观分析中。他分析了在西方历史中人如何在真理、权力和个人行为这三个领域里被建构为知识、权力和道德的主体的同时,也被客体化,成为受规训的对象。因而,福柯把尼采对主体哲学从西方文化角度进行的批判进一步深化为从西方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结构的历史建构角度进行的批判,发展了谱系学。

    2019年02期 v.27;No.126 97-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0K]
  • 技术与人的存在——阿伦特技术哲学探微

    陈飞;

    阿伦特的技术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劳动、工作与行动的分析中。从劳动的角度看,现代技术减轻了劳动强度,但没有使劳动从无限循环的生命必然性中解脱出来,反而使人越陷越深。工作是一个技术物化的过程,它的目的是建构一个持久的客观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异化的世界,人们在其中非但无法实现自己的个性,反而成为按照统一的技术模型塑造的单向度的人。行动是人积极生活中最高意义的存在,它既逃避了劳动的以满足生命必然性为宗旨的逼迫,又逃避了工作的手段——目的式的工具性思维,赋予人类生活以工作和劳动所不能提供的意义。

    2019年02期 v.27;No.126 108-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5K]
  • 马克思误解黑格尔王权理论了吗?——由《法哲学》版本问题所引发的新争论

    梁燕晓;

    王权理论,长期以来都是解读黑格尔政治哲学的绊脚石,也是黑格尔招致诋毁的源头,不过,随着法哲学讲义等新文献的陆续出版,西方学界开始研究《法哲学》版本问题,并重新思考黑格尔王权的复杂形象。这一新的研究趋势,迫使人们重新审视早期马克思批判黑格尔王权理论的两大核心逻辑:王权的专断任性和王权的逻辑泛神论前提。将甘斯版《法哲学》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文献对比,表明前一种批判是马克思"有意"忽视《法哲学》"补充(Zusatz)"部分而造成的部分误读;后一种批判,则是马克思始终坚持的,只是在《资本论》时期作了进一步的"深化"。总的来看,由于甘斯版《法哲学》内在的解释张力和自身当时相关文献背景知识的缺失,所以,在面对黑格尔王权学说时,马克思选择了与之进行一场痛击其形而上学基础而"有意"忽视其双面形象的错位的思想交锋。

    2019年02期 v.27;No.126 115-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5K]
  • 异质性:论克里斯蒂娃意义生成的多元逻辑

    范海敏;高宣扬;

    在克里斯蒂娃理论中,异质性作为意指实践的驱力形式,表现了前符号态的非象征化生命冲动和本能欲望的原始特殊性,它同时强调客观世界异质元素的不可归纳性、不可概括性和不可取代性。异质性是联结方法论意义上的符义分析学说和本体论意义上的精神分析的关键概念,由此突破传统符号论和精神分析中关于"意指的过程"、"言说主体"及"驱力"三大基本概念的论述模式。异质性思想尤为关注意指逻辑中的非和谐部分,言说的主体由此挑战和质疑固有的范式,把文本逻辑处理为某种移植或者互文的建构,并以解构的力量在异质的互文结构中解读文本自身,从而显现了意义多元话语模式的真正基础。

    2019年02期 v.27;No.126 12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9K]

重要问题研究

  • 稿约

    <正>《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每逢双月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是CSSCI来源期刊,曾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等荣誉称号。"科学文化"栏目于2014年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工程。一、主要栏目本刊重视学术研究论文的综合性、创新性、理论性、政策性,尤其欢迎体现新思想、新方法的跨学科研究成果。学报将依据办刊宗旨,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引领为原则设置相应栏目。

    2019年02期 v.27;No.126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