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政治·社会

  • 国际货币制度竞争的权力基础——二战后改革国际货币制度努力的成败

    黄琪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有三次挑战国际货币制度的努力,为什么有的国家成功了而有的尝试失败了?文章试图展示,庞大的国内市场构成了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国际制度变迁。庞大的国内市场会塑造竞争者的国内集团偏好以及利益攸关国家的偏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美国试图变革英国主导的金本位制度。美国通过庞大的国内市场,影响了英国国内偏好,也影响了与英国利益攸关国家的利益,成功塑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20世纪60年代,法国试图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制度;20世纪90年代,日本也试图通过建立亚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来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制度,二者均因缺乏国内大市场支撑的国家权力,因而挑战没有成功。国际货币制度的竞争有赖于权力基础,尤其依靠庞大的国内市场提供的权力基础。

    2017年04期 v.25;No.116 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英欧变局背景下的中国选择:三角构建、规则追踪与秩序助推

    毛维准;

    欧洲正面临一场巨大变局。英国脱欧与欧盟内部政治右转等因素极有可能改变国际规则,并影响地区与国际层面的秩序建构。在英欧变局中,中国不应旁观或被动接受其影响,而是需要主动把握机会应对变局中的大国关系重构、制度规则变更与国际秩序塑造等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介入其中,以第三方相关利益者身份推动大国关系与规则秩序朝向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方向发展。立足于国际体系结构、欧洲地区秩序及中国自身情况等因素,文章分析了英欧变局背景下中国构建多元的大国三角关系、追踪英欧规则谈判进程与"助推"多层次秩序重构的必要性与相关因素,并讨论了中国的可能选项与介入思路。

    2017年04期 v.25;No.116 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在制衡与依赖之间:韩国地区主义战略的进程与特点

    宋文志;

    文章以现实主义制度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考察韩国在亚太、东亚、东北亚等区域及次区域实际合作的情况,分析中等强国韩国地区主义战略的特点。当域内出现大国竞争或对某一大国严重依赖的时候,作为中等强国,韩国积极推动地区主义的制度化进程以平衡大国的影响力,摆脱大国竞争带来的战略选择困境。但是由于其本身受困于重大安全问题,韩国在地区层面提出并主导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在制度框架内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受到诸多制约,通过平衡手段制衡域内大国的努力也将长期受到同盟关系的束缚,最终只能加深对盟国的依赖。

    2017年04期 v.25;No.116 2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内生性资源、叠加式外推与社会治理创新强度——对91个典型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李利文;方勇;

    时间维度的持续性和空间维度的扩散性是社会治理创新动力的两个重要体现,社会治理创新动力越强则社会治理创新强度越大。社会治理创新强度主要取决于经济水平、需求表达、公众参与、上级推动、成本投入、目标性质、信息技术和平台抓手等八个核心变量。通过对91个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发现,平台抓手是增强社会治理创新不可或缺的因素。影响社会治理创新强度的条件组合有十种,这十种社会治理创新条件组合可以进一步归纳为内生性资源型、叠加式外推型和内外互动型。社会治理创新是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单纯的内部或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在主导性条件变量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辅助性条件变量最容易触发和助推社会治理创新。

    2017年04期 v.25;No.116 3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前沿问题研究

  • 在场的他者——马克思与怀特海的他者之维

    张秀华;

    马克思与怀特海在有机论、整体论和过程论的立场下,批判传统形而上学及其二元论思维方式,诉诸主体间性的主体性原则,无论是其存在论、认识论还是价值论都开显了他者之维,让他者始终在场,并体现在他们的伦理观上。只不过马克思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解释原则,考察"现实的人"之实践,共时与历时地阐释一切"属我关系":从对象性存在物、社会存在物、社会关系和生产方式的人之解读,到感觉官能、意识能力的历史性生成,再到自我价值的他者确证等,彰显了制度伦理与对他者的关注。怀特海则基于泛主体论、泛经验论的解释原则,在其过程-关系的机体哲学下,立足经验主体的"现实实有"或"现实事态"的"合生",把价值主体、伦理主体拓展到非人类社会;这些经验主体能够自我感受或摄入、自我创造性生成和实现,因其摄入的"二级性"不仅有"从下至上"而且有"从上到下"的因果效验关系。这样,万事万物既有基于生存的独特价值,又成就了依赖他者的宇宙整体,为环境伦理学奠基。

    2017年04期 v.25;No.116 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资本主义在现时代的“存在”何以可能——国外左翼学者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透视

    袁婷婷;王岩;

    面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外一些左翼学者从不同的理论视域进行了透视。马尔库塞基于前期资本主义技术理性的演变,从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出发考察了资本主义统治的新形式;哈维则通过空间向度的阐发,发现了空间生产与时间-空间修复对延缓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作用;吉登斯以社会结构的变迁,证成了社会民主主义向第三条道路的转型之于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价值;而随着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布展,阿明通过依附理论洞察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矛盾转嫁的实质。这些富有洞见的观点,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运行的内在机理,对于批判性地审视当代资本主义的前途命运,重申马克思"两个必然"思想的科学要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7年04期 v.25;No.116 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哲学与科学思维

  • 个体过程:名称语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认识论盲区

    张存建;

    在对"意义"的形而上学追问中,语言哲学逐步接受一个"语义二分"的研究传统,但是,关于"意义是什么"的解答主要停留于语言层面,对确定名称语义的个体内在过程重视不够。在经典名称语义理论研究中存在类似的认识论不足,无论内在论还是外在论,都偏重于解释人们普遍地"如何确定"名称的语义,而忽视对个体过程的具体分析。由"严格性"导出必然"真",可以组织一个对外在论的辩护,但是从克里普克对必然"真"的认识论延伸来看,外在论需要一种从分析个体心理过程入手的内在论补充。借鉴心灵哲学关于个体心灵的分析,语言哲学有可能得出一些关于名称语义稳定性以及回应"不可通约性"论题方面的启示。

    2017年04期 v.25;No.116 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后天伦理直觉主义可能吗——来自道德知觉理论的辩护及对其的反驳

    陈海;

    后天伦理直觉主义者认为,我们的道德知识是知觉性的知识,它是通过我们的道德知觉所获得的,因此后天伦理直觉主义者试图通过回答"我们有道德知觉吗","我们能通过道德知觉获得道德知识吗","道德知觉是非推论性的吗",这三个问题来为自己辩护。但是反对者提出了因果性反驳和表征性反驳,对道德知觉理论带来了巨大的辩护困难。加上"无基之谈"和"循环困境"的挑战,后天伦理直觉主义者想要继续捍卫自己的观点,那么就必须提供更为令人信服的论证。

    2017年04期 v.25;No.116 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科学文化

经济·管理

  • 在线评论信息结构与消费者调节聚焦对评论感知有用性的影响研究

    李启庚;赵晓虹;余明阳;

    在线评论是消费者商品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在线评论感知有用性的研究也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采用情境实验的方法,探讨在线评论信息结构(评论类型、评论效价)和消费者调节聚焦对评论感知有用性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评论效价与评论类型均对评论感知有用性有显著影响;在不同的消费者调节聚焦类型下,评论效价与评论类型对评论感知有用性的影响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对于促进聚焦的消费者,评论类型调节评论效价对评论感知有用性的影响有作用,而对于防御聚焦的消费者,评论类型的调节作用不存在。最后还探讨了研究结论的管理启示。

    2017年04期 v.25;No.116 8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文学·历史·艺术

  • 汉语简单和复合反身代词指代消解的眼动研究

    汪玉霞;

    指代消解是语言理解和产出的核心环节,是理论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使用精确度毫秒级的眼动研究范式,以汉语母语使用者为对象,探讨汉语简单和复合反身代词的实时指代消解。研究表明在早期加工阶段局部辖域内的近距离先行词不能被优先提取,不支持句法优先提取假说。在晚期加工进程中,简单反身代词倾向近距离先行词,复合反身代词倾向远距离先行词。两类反身代词在加工机制上体现出质的不同,这和他们句法属性不同密切相关。

    2017年04期 v.25;No.116 97-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从“蝦夷绘”看清代东北边疆的贡赏体系

    安琪;

    中日两国18世纪皆出现以图像手段对边疆民族进行人种学描述的艺术传统。文章结合中日两国历史文献来分析有关库页岛"蝦夷"的视觉呈现,力求还原图像生产的历史情境,在此基础上聚焦江户"蝦夷绘"的代表作《夷酋列像》及其成画背景,关注图像背后隐藏的清代东北边疆"贡貂赏乌林"制度,并探究这一制度所催生的跨国贸易与器物的授受关系如何借由图像的视觉符号来传达。

    2017年04期 v.25;No.116 107-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 上海交大学人

    <正>陆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作为客座教授(或兼职研究员)受聘于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和日本一桥大学等多所高校,曾担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担任《经济学(季刊)》副主编及《世界经济》《新政治经济学评论》《经济评论》《当代财经》《城市中国》等期刊编委。2001年获得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在美国哈佛大学、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工作,

    2017年04期 v.25;No.11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 本刊启事

    <正>为促进出版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推进学术文献资源的有效传播,本刊全文资料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知网"(CNKI)、"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简称"国家期刊库")。作者投稿给本刊,本刊即视为同意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

    2017年04期 v.25;No.116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清风

    朱唯践;

    <正>~~

    2017年04期 v.25;No.116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