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政治·法律·社会

  • 专利搭售许可的反垄断法分析

    宁立志;

    专利搭售许可对市场竞争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对市场竞争影响的二重性要求专利搭售许可的反垄断法分析必须坚持合理原则,即首先判定专利许可方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进而判定其专利搭售许可是否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同时也要考察其是否产生了限制、排除竞争的效果或危险。我国在制定涉及专利搭售许可的反垄断指南时,应坚持合理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同时,也要在宏观上恰当地协调好反垄断法与专利法的关系。

    2010年04期 v.18;No.74 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比例原则阶层秩序理论之重构——以“牛肉制品进销禁令”为验证适例

    蒋红珍;

    源起于法释义学的细腻操作、以"阶层秩序理论"为分析框架的比例原则,正遭受越来越多的批判,引发重构比例原则的强音。从阶层秩序论的种属之争看,可以有效回应传统"三分论"基于结构和功能层面的质疑,并肯定适当性审查的正面价值;从阶层秩序论的位阶之争看,传统"三阶论"确实存在位阶秩序僵硬、均衡性审查流于形式的弊病。用修正后的"新阶层秩序论"来验证我国政府针对疯牛病源国牛肉制品发布的进销禁令,有助于深化比例原则的司法适用,使之有效应对政府规制措施变迁的审查需求。

    2010年04期 v.18;No.74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 中美财产征收中公共利益之比较分析

    李长健;刘天龙;梁菊;

    在我国,因征收行为引起的社会矛盾屡见不鲜,其根源之一便在于财产征收制度中对公共利益的模糊规定。本文通过对公共利益内涵的审视,借鉴美国在对公共利益判定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对我国的现实状况的分析,提出在完善我国征收制度中公共利益的相关规定时,应在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基础上,采取概括式立法模式,同时辅之以判定标准与除外事项,通过民主、科学、透明的认定程序保障法律的实施,最终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协调发展。

    2010年04期 v.18;No.74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中国传统和谐伦理的历史局限与现代转换

    梅萍;

    中国传统和谐伦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伦理秩序的重要资源。但传统伦理精神固有的内在矛盾性、制度匮乏性和理想人格与现代化的冲突性使得其进行现代转换成为必要。中国传统伦理精神从重德轻理转向德理并重、道德人格从顺从依附转向独立自主、道德约束从个体良知延展到制度公正、德性修养从至圣道德扩大到世俗道德等为现代和谐伦理秩序的构建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2010年04期 v.18;No.74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经济·管理

  • 上海市2007年SEEA-E流量核算研究

    吴开尧;朱启贵;

    本文利用SEEA-E的流量核算方法和分析框架,对上海市2007年能源利用和排放进行核算和分析。建立能源产品实物供给表、能源产品实物使用表、能源利用CO2排放(供给)表和3E对应表,分析各种能源资源消耗和各种污染源,确定其相对重要性。将六类行业经济产出、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的相对重要性并列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节能减排的建议。

    2010年04期 v.18;No.74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 论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的原产地确定问题

    厉力;

    WTO多哈谈判受阻以及金融危机的爆发令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为了应对这一局面,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通过双边或次多边合作,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近年来,我国也加速展开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自贸区战略作为"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国家战略正式写入十七大报告。建立自贸区可以让原产于成员国的货物以更低的关税和更便利的途径实现贸易往来。但也应注意到,自贸区战略的推进不只涉及传统的货物贸易的原产地确定问题,也涉及服务贸易的来源确定问题,如何更科学地确定服务贸易的原产地是本文力求探索的问题。

    2010年04期 v.18;No.74 40-4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哲学与科学思维

  • 卢卡奇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沉思及其向马克思的“回归”

    吴建良;

    卢卡奇试图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用历史辩证法的原则来克服古典哲学的困难,但他最终还是偏离了马克思并陷入了唯心主义的窠臼。然而,我们并不能由此而简单地否定卢卡奇对德国古典哲学所作的深刻思考,因为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能够"走进德国古典哲学"并"回到马克思"的重要路标。

    2010年04期 v.18;No.74 4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资本逻辑与经济空间生成与扩张

    鲍伶俐;

    传统社会资产固化于自然空间,经济关系被辖域于特定地理空间。资本力量通过建立所有权制度,将资产转化为资本,对经济关系实行解辖域化,生成经济空间。资本扩张以所有权优势对差异性地理空间再辖域化,表现为经济空间扩张。资本力量建构经济空间,同时又在空间中酝酿矛盾产生扩张悖论。中国在建构经济空间体系过程中,应积极创新,盘活资源并打造所有权优势,并需利用各种力量手段,对资本扩张权责失衡的消极力量予以规制,以确保经济协调发展。

    2010年04期 v.18;No.74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科学文化

  • 《大明泰昌元年大统历》考

    汪小虎;

    《国家图书馆藏明代大统历日汇编》收录《大明泰昌元年岁次庚申大统历》残卷,经对比发现,该历年份非庚申。据残历之纪年表推断,其年份当属下一年,即辛酉年。该年历日颁发之前,因皇位更替,二度改元,出现了两次变更历日年号的特殊情况。"泰昌元年"或有所本,建议仍据原笔书题写《大明泰昌元年大统历》定名。辛酉年历日之印造颁行过程,可为今人审视传统颁历制度提供一个有益视角。

    2010年04期 v.18;No.74 61-6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文化管理与传播

  • 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法研究的实证研究——以中国全文数据库为样本

    钱继磊;赵晔;

    以中国全文数据库中的文献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来统计归纳与梳理,量性了解中国社会法研究现状。通过分析梳理,本文将既有社会法研究现状划分为初步摸索、成长发展及繁荣发展三个阶段。特点为:与中国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从被动引进到主动思考、从以理论为主到理论实践互动。本文对既有研究文献之不足进行了简要的理论反思:依然十分幼稚且仅处于起步阶段,滞后于社会实际发展的需要,缺乏脉络式理论探讨。余论部分则简单交待了笔者的研究论旨及方法论上的限度。

    2010年04期 v.18;No.74 6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文学·历史·艺术

  • 奥斯曼帝国移动的边疆与脆弱的霸权

    王三义;

    奥斯曼帝国疆域迅速扩大形成"霸国",而后疆土不断萎缩,被欧洲人看作"病夫",前期和后期的地位形成鲜明对比。建立霸权时实际上很脆弱,但国势衰败时却又坚韧地挺立着,不曾丧失主权。奥斯曼帝国就是这样特殊的国家。对外扩张主要依赖军事力量,但帝国的崛起和霸权局面的形成,还有多方面的因素。摊大饼式地无限扩展疆土,却没有来得及或者不善于规划如何进行内部管理,这是霸权脆弱的根源。除了安纳托利亚高原西部和巴尔干东部的"腹地"之外,广大行省和属地几乎都是奥斯曼帝国的"边疆地区",缺少有效管理,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2010年04期 v.18;No.74 74-8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20世纪90年代传媒建构的“新意识形态”文学语境

    刘文辉;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实质上就是一部政治意识形态史。由于百余年来中国历史经受的特殊语境,文学的政治意识形态属性不断遭遇强调和放大,而文学的审美艺术性却持续遭受遮蔽和贬抑。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媒参与市场经济的文化建构,制造了消费主义"现代神话",孕生了多元共生、异质呈现的"新意识形态"。"新意识形态"以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通过传媒无所不能的神话演绎,解构了旧意识形态历史存在的合法性。"新意识形态"文学语境导致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发生重大转移,文学生态表现为多元流向的生长性。

    2010年04期 v.18;No.74 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