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现当代中国问题研究

  • 人际网络、市场网络:农户社会交往方式的比较

    曹阳;潘海峰;

    社会生产方式与社会交往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分析框架里的横坐标与纵坐标。本文的主旨是要探讨我国农户社会交往方式的历史变迁进程。作者认为,人际网络与市场网络是农户社会交往的两种基本联结方式;我国实行的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不是要回归到传统的、封闭性社会交往方式,而是开启了从人际网络型为主体的社会交往方式向市场网络型为主体的社会交往方式的转型。

    2009年01期 v.17;No.65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政治·法律·社会

  • 跨越差距鸿沟:贫富分化与农民工城市化问题探析

    周建国;

    在未来几十年时间里,中国城市化运动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来说都将是一件影响至为深远的事情,而农民工的城市化又是其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了中国过去几十年里城市化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之后,转而对中国目前的贫富分化状况进行了描述和剖析。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就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贫富分化与农民工城市化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在二者的相关性分析中,笔者指出,目前的贫富分化问题已经成了农民工城市化向前推进的瓶颈,如果不加以解决,将可能使中国城市化进程受阻。

    2009年01期 v.17;No.65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寻求自由与秩序的平衡——中美乞讨权比较

    林彦;

    作为贫困现象衍生物的乞讨不仅难以有效消除,而且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实现有效治理的一大难题。为了实现自由与秩序之间的平衡,中美两国政府都设计并实施了多种规制方案解决乞讨及其所带来的问题。两国的规制模式之间存在着值得关注的相似和差异,既求同存异又殊途同归。本文的结论认为,为了达到更优质的平衡,政府应当努力消除迫使人们乞讨的贫困现象,而不能单纯依赖于乞讨规制措施。

    2009年01期 v.17;No.65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法律演进及趋势

    赵绘宇;赵晶晶;

    总量控制作为一项环境法调控手段日益得到重视。该手段(作为科技手段)却具有独特的社会人文属性,包括生态容量性、时间跨度性、区域空间性。从历史发展角度看,通过对不同时期法律文件的规范性分析,可推演出该项政策法律的发展趋势:1.重要性日渐加强;控制范围却日渐缩小;2.监控对象由企业转向地方政府;3.实施路径从"经济激励"向"命令控制"演化。通过剖析总量控制的发展历程,可窥见总量控制长效机制研究的不完善不健全,同时也揭示了整个环境法的实施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尚待加强之处。

    2009年01期 v.17;No.65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经济·管理

  • 上海大都市新型郊区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吴元波;吴聪林;

    本文通过对上海大都市郊区化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上海大都市郊区化健康发展的策略:1.明确市场与政府的边界;2.大力开发新城,缓解中心城人口压力,形成若干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中心;3.加快建设高效的交通网络体系,为"多中心化"的上海打好基础设施准备;4.借鉴美国做法,政府为新城发展提供政策的支持;5.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各城市功能区协调发展;6.加强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节约土地资源,推动城乡统筹发展;7.改革长江三角洲当前各个行政区域地方主义,各自为政的体制弊端,实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协调发展。

    2009年01期 v.17;No.65 3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 “400mm等雨量线”、长城与农耕游牧民族的分界线

    俞炜华;南文海;

    本文应用经济学分析工具说明在博弈双方既存在武力抢夺也存在交易的情况下,"谁对土地评价高,谁就能得到土地"。以此为基础分析"400mm等雨量线"、长城与农耕游牧民族的分界线之间的关系。并说明长城的价值并不在于影响土地在游牧区和农耕区之间的分配,而在于节约军事投入和减少需向游牧民族转移财富数量。

    2009年01期 v.17;No.65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科学文化

  • 张子信水星“应见不见”术考释及其可能来源探讨

    钮卫星;

    本文从张子信神秘的天文发现入手,概括了张子信天文发现的5个要点,并指出张子信的水星"应见不见"术是张子信天文发现中最为精致的部分;释读了古代有关天文文献中关于水星"应见不见"术的记载,阐明了中国古代历法中的水星"应见不见"术来源于张子信的发现;从运动学角度分析了水星"应见"的规律,并利用现代天文历表通过数值计算验证了水星"应见不见"规律的主要部分,同时也证明了水星与其他行星"感召向背"的说法与事实不符;进一步指明了"应见不见"现象的物理本质,讨论了张子信天文发现的可能来源。

    2009年01期 v.17;No.65 5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文化管理与传播

哲学与科学思维

  • 后现代主义的发展与当代中国社会理论的构建

    谢坚钢;

    后现代主义的发展是从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开始的。由于现代主义倡导的科学、理性、总体性等现代信仰带来了人的异化、自由与福利的丧失等问题,社会理论家开始反省现代性的合理性,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以不确定性、非理性、多元性等为基本内涵的后现代主义,给人们审视自身、理解世界提供了另一种不同的路径。不过,后现代主义自身也存在着如过分激进、过分强调对理性等的毁灭等局限性。西方社会理论发展的如此两难,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理论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2009年01期 v.17;No.65 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文学·历史·艺术

  • 后现代主义曾为何物

    布赖恩·麦克黑尔;胡全生;

    上世纪80年代,人们常问"什么是后现代主义?"时至今日,后现代主义改变了时态,人们更多的是问"后现代主义曾为何物?"本文认为,后现代主义的特征是不平衡发展,不仅是区域上而且在学科和文化领域里也如此。在有些领域,后现代主义发展得快而确然,在另一些领域却是另一番情景。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不可将某一领域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可行之区分用于所有的文化领域。

    2009年01期 v.17;No.65 7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