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现当代中国问题研究

  • 亚洲的未来——中曾根康弘在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教授授予仪式上的演讲

    高兰;

    2008年10月24日下午4时,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莅临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参加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成立五周年庆典活动,在接受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教授授予仪式上,发表了《亚洲的未来》的演讲。中曾根康弘先生1918年5月27日出生于群马县一个富裕的木材商家庭,1941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1947年当选为国会众议员,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国会议员之一。在以后的历次选举中,他都保持了议席,并连续在内阁任职,先后担任运输大臣(1967~1968)、防卫大臣(1970~1971)、国际贸易与工业大臣(1972~1974)等。1982年当选为自民党总裁,1982年11月起就任并蝉联日本第71、72、73届首相,共计执政1 806天,是日本战后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之一。目前担任世界和平研究会会长一职。

    2008年06期 v.16;No.64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从“四个现代化”到“四位一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的范式演进

    胡伟;

    中国共产党对于现代化的探索,经历了从"四个现代化"到"两个文明"和"三个文明",再到"四位一体"的理论范式的演进过程,质言之构成了我国现代化的一维、二维、三维和四维理论范式的革命。"四个现代化"本质上是物质文明取向的一维现代化,从现代化范式的"一维"视野逐步演变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四维"构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结晶,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于现代化规律的把握日臻成熟和理性。其中"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尤为重大。

    2008年06期 v.16;No.64 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政治·法律·社会

  • 现代化意义上的文化自觉——改革开放30年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与经验

    谢岳;曹开雄;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经验是,大力发展文化现代化事业,以文化的现代化促进经济和政治现代化的建设。在过去30年中,由于受到各种力量的影响,中国的文化逐步演变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多元格局。文化现代化主要走的是一条世俗化的道路,也就是上述三种文化的世俗化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流文化引导和规范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世俗化,否则,文化世俗化将会把文化的现代化功能引向反面。

    2008年06期 v.16;No.64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中国阶层分化与司法多边主义

    杨力;

    当代中国阶层分化,需要现实司法转向关注更高质量的特殊正义及运作机制。其思维进路就是"司法多边主义",从理论上有三重内涵:多元化规则、必要的商谈和合法性检验。而这种司法多边主义立场,不仅有其理论依据,而且能从近30年司法理念流变中获得经验证成。此外,走出司法积极主义与司法消极主义之间的悖论困境,经由检视、商谈和细节配套避免法政策实施出现意外社会后果,以及在法官推动制度变革的现实与司法自我约束的角色之间加以调适,亦甚为必要。

    2008年06期 v.16;No.64 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文化管理与传播

  • 新媒体传播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蒋宏;

    本文针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趋势及其已经或者可能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分别从新媒体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对媒体乃至社会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对信息传播精准效果的行为认知测定、对人际间的信息交流与家庭生活空间、气氛的智能调节的交互性、对新媒体搜索技术和自身潜能挖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索,加深了对新媒体技术应用与社会活动关系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新媒体如何走向"人性化"的问题方向。

    2008年06期 v.16;No.64 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 论新自由主义对中西传媒业的影响

    赵双阁;

    新自由主义的推行带来的是西方传媒业管制渐进放松,随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兼并、集中、整合的现象和超级跨国传媒公司的产生,多数人看到的只是新自由主义给西方传媒带去的繁荣和快速发展,而很少有人发现新自由主义给西方传媒带去的还有民主的丧失、新闻自由的虚伪、公共利益维护的缺位、公平正义平等理念的歪曲。二十多年来的中国传媒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但我们必须明确,中国传媒产业改革应当在批判吸收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走出一条中国式的改革之路。

    2008年06期 v.16;No.64 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学术信息

科学文化

  • 三上义夫的中算史研究及其影响

    刘秋华;郭金彬;

    三上义夫是20世纪初国外最重要的中算史家,是世界上最早用现代方法系统研究中算史的数学史大师,不但在世界数学史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也影响了我国中算史的奠基者李俨和钱宝琮等人。他架起了西方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数学的桥梁,为促进中国和西方的数学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8年06期 v.16;No.64 47-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科学史上关于寻找地外文明的争论——人类应该在宇宙的黑暗森林中呼喊吗?

    穆蕴秋;江晓原;

    尽管地外文明是否存在的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但与其相关的探讨,已成为科学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1970年代,随着搜寻地外文明计划(简称SETI)的一无所获,与其相对的另一种试图接触地外文明的实践手段——主动向地外文明发送讯息(简称METI),也被提上日程,并在科学界引发颇多争议。本文对争论双方的观点以及争论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并研究了与METI有关的几种费米佯谬的解决方案。本文认为,在尚未做好接触地外文明的准备之前,实施METI是非常危险的。

    2008年06期 v.16;No.64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哲学与科学思维

  • 黄金时代的精神收获——改革开放30年的哲学纪念

    余治平;

    改革开放的30年堪称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我们的精神生活,至少有四大方面已在全民范围内形成一种普遍的认同。改革开放第一次使发展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旋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经被理解为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前提与基础。邓小平的"摸论"、"猫论"及"不争论",实践先行,有效探索出了中国发展自己的方法体系。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世界大舞台上,中国人开始学会用实践说话,用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说话。社会主义只有不间断的历史过程,而没有固定的终极形态。但我们可以抓住社会主义的本质,按照其内在要求,逐步建设我们理解中的社会主义。而文化创新的严重不足,已成为中国人在轰轰烈烈的现代化实践下无法掩饰的软肋。未来中国的发展,关键不在GDP,而是能不能推出一套不同的价值理念,建立一种为所有人都提供充分机会、让每个人都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社会制度。

    2008年06期 v.16;No.64 6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经济·管理

  • 女性企业家领导力模式实证研究

    胡剑影;蒋勤峰;王重鸣;

    企业家领导力模式问题学术界已经研究得比较透彻了,从领导者的品质、个体行为、环境等各个方面都有诸多论述,本文主要借鉴国外关于领导力模式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中国背景的实际,聚焦于女性企业家的领导力模式研究,通过256个样本进行了中国背景下的探索性和验证性分析,最终得出中国女性企业家具有人本型领导模式、变革型领导模式、转换型领导模式、和谐型领导模式和交易型领导模式五种领导力模式的结论。

    2008年06期 v.16;No.64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 产业规划:城市产业用地集约利用实现途径及其经济机理分析——基于土地空间特性的视角

    马涛;

    本文旨在对土地集约利用含义进行拓展,并研究产业规划对城市产业用地集约利用的作用机制。本文首先对经济活动与土地空间的一般关系进行阐述;以此为基础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含义进行拓展,说明产业规划是城市产业用地集约利用的实现途径之一,在对土地集约利用与具体的产业选择和产业布局一般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理论说明产业规划推动土地集约利用的经济机理;最后形成本文的结论,以及若干对策建议。

    2008年06期 v.16;No.64 75-8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文学·历史·艺术

  • 夏商西周残疾人事业研究

    陆德阳;

    从夏朝开始,中国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伴随着氏族公社解体的时代变化,残疾人开始由生育了他们的家庭承担主要抚养责任。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宁、社会的稳定,统治者制定了减免残疾人家庭赋税徭役的政策,减轻了残疾人家庭的负担。西周创设医官医治残疾人疾患。人们开始探索残疾人致残的原因,以减少或避免残疾现象的出现。以培养宫廷乐师为主的残疾人职业教育产生并发展起来,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教学模式与考核制度。在此期间,原始社会后期部落所实行的"鳏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的举措向"各以其器食之"的残疾人就业政策转化,残疾人也由被抚养者成为社会建设的一员。

    2008年06期 v.16;No.64 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