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现当代中国问题研究

  • 大型公共活动中政府维护公共安全职责的履行

    叶必丰;

    大型公共活动的举办尽管未改变政府的职责,但因公共安全任务的特殊性,法律不得不以公共安全为首要价值目标,并赋予政府根据维护公共安全需要启动一切必要的行政措施、选择履行职责所需方式的权力。然而,必要行政措施的实施不仅仅要真正基于维护公共安全的必要,而且还应符合法律优先、法律保留和比例原则。同时,为了有效地履行维护公共安全职责,政府既需要大部门体制又需要部门协调机制;既需要公众的参与又需要公众的配合。

    2008年02期 No.60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政治·法律·社会

  • 跨部门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推进体制、机制和方法

    樊博;

    在我国的政府体制下,条块分割和部门利益等因素阻碍了协同型电子政务的进程,制约了电子政务治理理念的实现。本文首次使用国际电子政务发展成熟度模型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行总体判断,从电子政务的推进体制、机制和方法层面系统地研究跨部门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管理实施问题。从推进体制层面,分析现有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在推进信息共享工程时的弊端,结合我国的政府管理体制和国外的政府CIO制度,提出适应我国国情的电子政务推进体制;从推进机制方面,通过完善电子政务的立项审批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来避免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的现象;从推进方法层面,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参与部门的成本收益分析、利益相关性分析和信息股份的设置来实现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的切实推进。

    2008年02期 No.60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 新时期民间信仰研究的宗教学价值

    王宏刚;

    本文据笔者在上海、江西的田野调查资料,考察民间信仰与儒、道、佛互动关系的历史与现状;从妈祖与中国海洋和平开拓、黄道婆与上海海派文化的形成等典型个案的分析中,探究民间信仰的形态、特征、功能与文化基质,论证新时期民间信仰应当成为中国宗教学重要领域的必要性。提出:只有将有悠久历史、信众众多的民间信仰纳入宗教学研究领域,才有可能从中考察出中国宗教信仰形态的特征与运动规律,构建出符合本土文化特色的中国宗教学。

    2008年02期 No.60 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经济·管理

  • 服务业需求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相关性研究

    陈宪;刘振杰;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是制约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从服务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具有同时性、不可储存性以及不可转移性出发,从理论和经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服务业需求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的因果关系,并提出从扩大服务需求出发,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2008年02期 No.60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 斗而后决:关于法治起源的经济学分析

    孙伊然;

    通过建立一个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在这一框架内对法治的起源及其维系条件进行分析。与Weingast(1997,2005)强调"协同问题"不同,着眼于"冲突问题",并以此作为理解法治起源的一个视角。研究表明,中间阶层权力禀赋的高低,对法治能否出现乃至维持是一个关键性的决定因素;除此之外,斗争技巧、利害攸关程度等因素对法治出现亦有着重要的影响。

    2008年02期 No.60 3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学术动态

文化管理与传播

  • 经济学视角下新闻法属性定位研究

    赵双阁;艾岚;

    作为公共产品经济的媒介经济是一个与纯私人产品经济不同的领域,有其独特的性质、供给机制与消费特征,不能完全依赖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国家行政权力要对其进行必要的、适度的干预,由此产生的各类关系需要法律的有效调整。新闻产品法律调整在调整对象、价值取向、调整原则及调整方式上的特点使其在法律调整模式选择上超越民商法而与行政法形成价值基准与方法论的对接,对新闻产品进行行政法审视对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008年02期 No.60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科学文化

哲学与科学思维

  • 皮尔士现象学及其意义

    汪胤;

    从意义生成的自主领域到现象显现的纯粹领域,皮尔士完成了早期实用主义意义理论到晚期现象学的过渡。正是借助于这种观念,皮尔士阐述了全新的形而上学思想,如此表现出一种新的对主体性和文明的看法,就此引发了一场对现代思潮的全面审视。

    2008年02期 No.60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 文化优化:一种自觉的文化管理

    苗伟;

    文化是人存在和发展的根基,人与文化内在一致、高度相关、不可分离。阐明文化优化的基本原理,揭示文化优化的人文意蕴,以此推动文化优化的生成和创造。这对于文化异化的克服,文化冲突的化解,文化生态的保护,文化霸权的抵御,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8年02期 No.60 6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文学·历史·艺术

  • 洞见与盲视——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

    刘志;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思想将哲学引向了更广阔的历史空间和文化空间,扩展了哲学理解的新视野,并为整个精神科学的研究打下了方法论基础。但同时他将美学从属于解释学,将艺术认识论化,忽视了艺术创作和欣赏之间的差异,以对艺术的理解超越对其的体验,实际上是以艺术的理解价值压制了其体验价值,割裂了艺术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误导了20世纪美学和艺术的发展。

    2008年02期 No.60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土地耕种与“田面权”之争——以抗战胜利后嘉善县的佃权纠纷为中心

    孙琦;曹树基;

    本文利用嘉善县一批抗战胜利后的租佃纠纷档案,分析了"田面权"分化的具体过程。"田面权"的产生让土地耕种者看到了获得土地产权的希望,大大加快了土地的分化过程。然而,对于不同的"田面权"所有者来说,"田面权"的确定却有不一样的意义。不管是哪一类"田面权"所有者,其权利的实现都受到土地耕种者的牵制,这是因为"田面权"通过土地耕种而得来,也必须通过耕种来保障。"田面权"的这种特性也大大增加了交易市场中的租佃纠纷。

    2008年02期 No.60 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