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比较及借鉴

    朱启贵;

    改革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绿色GDP核算制度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本文首先系统讨论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SEEA)、环境与自然资源核算计划(ENRAP)、欧洲环境的经济信息收集体系(SERIEE)和包括环境账户的国民经济核算矩阵体系(NAMEA)等国际上重要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其次,比较研究这些体系,认为SEEA2003不仅涵盖各体系的优点,而且在理论上满足对国民收入调整的要求,从而获得诸如绿色GDP等与福利一致的指标。最后,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提出我国建设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任务。

    2006年05期 5-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社会行动、社会事实与社会学的起点——一种方法论的再探讨

    姚俭建;

    基于对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自杀论》的重新解读,本文揭示了社会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与研究起点合二为一的困境,进而找出限制当代社会学解释空间的方法论原因。社会学的研究必须区分研究起点与逻辑起点。其中,逻辑起点是社会行动者的行动;研究起点则是由个体行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所构成的社会事实。这一区分能够实现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上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超越和整合。

    2006年05期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代表人诉讼之替代改革

    王福华;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代表人诉讼并非是通常意义上的群体诉讼。民事审判权权威不足、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困难等因素制约着代表人诉讼制度机能的发挥,使其陷于休眠状态。阶段性发展是代表人诉讼制度改革的必然过程,为此,在立法和实践中有必要以试验性诉讼、共同诉讼和诉讼外方式替代现行的代表人诉讼制度。

    2006年05期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论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的完善及环境立法走向

    方堃;

    近年来,在环境法理论和实践中出现的对“环境公益诉讼”、环境NGO的研究热、实践热,2005年前后中国发生的数起重大的环境侵害纠纷争议案件、2005年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颁布,2006年“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和第六次全国环境会议的召开,所有这些促成本文对现行的环境法制建设和环境保护立法进行新的思考。

    2006年05期 25-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中东近代经济转型的动力与条件分析

    王三义;

    中东近代经济转型的外部推动力量,来自工业文明的冲击和列强的经济渗透;内在动力是中东的政治精英们在自强意识支配下推行的改革。内外力的综合作用决定着中东能否突破传统农牧业社会的藩篱。像中东这样的“外源型”工业化地区,虽然也存在着有利于经济变革的条件,但经济基础的薄弱、政治因素的影响、严峻的国际竞争环境等,都是极为不利的条件。改革者们急于通过短期的西化改革摆脱落后面貌,但对来自社会内部和外部的阻力和诸多不利因素估计不足,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长期性缺少理智而清醒的认识。所以,中东地区各国工业化的过程步履维艰、挫折不断。

    2006年05期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基于行政法与经济法双重理念的科技创新问题研究

    李长健;伍文辉;

    循环经济以研发绿色新科技,整体改造产业链,充分利用资源,将废物转化为资源为发展思路。绿色科技既能为人类所用,促进社会进步,又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社会整体和谐,是科技创新的必然趋势。科技创新需要法律加以调节,以促进科技创新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行政法与经济法从不同视角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以新经济人为分析逻辑起点,寻求与绿色科技创新价值理念的双重统一,从而为科技创新给予具体的制度支持和法律保障。

    2006年05期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赫师慎关于中国不定分析研究之探析

    杨惠玉;

    20世纪初期西方传教士赫师慎对中国不定分析进行了系统探讨,其论文《中国百鸡问题或不定分析》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不定分析在中国发展历史的全貌,对于帮助西方了解中国数学及古代文明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此进行系统的分析,重新评价了赫氏在西方汉学研究中的历史地位,并对赫氏的若干论断提出质疑,辨明了其中若干不明文献的出处。

    2006年05期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东西方思维方式和文化特质比较——兼论跨文化领导力

    徐飞;

    尽管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彼此渗透和文化融合是大趋势,但东西方在思维方式、文化特质、领导风格、沟通习惯、价值判断标准等诸多方面的确存在较大差异却是不争的事实。在相对封闭隔离的环境中,这些差异容易被忽视,引发的问题也是个别的、局部的、非典型的和非尖锐的。然而,今天的世界已是一个全球化一体化的开放世界,开放的世界必然面对劳动力多元化及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差异化问题,必然面对跨文化领导力的挑战。本文较为系统而简要地梳理了东西方在思维方式和文化特质等方面的差异,旨在为解决因差异而导致的跨文化冲突和挑战寻到一把开启的钥匙。

    2006年05期 48-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 是“天人相分”,还是“天人合一”——《荀子》天人关系论再考察

    陈业新;

    荀子的“天人”观是儒家一贯的“天人合一”论,而不是所谓的“天人相分”。其“明于天人之分”强调的是天、人各有其职分,人应遵守其本分;“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亦并非忽视甚至罔顾自然规律,一味片面地强调改造自然,而是在顺应自然的前提下,裁取自然界中可以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或规律为人类服务。同时,荀子还继承了儒家之“时禁”等生态保护的思想,提出了诸如“应时”等不“失万物之情”的“天人合一”的原则,极力主张保护和有节制性地利用自然资源,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006年05期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民营企业融资:基于产权视角的博弈分析

    牛建高;李义超;王明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明晰是确保任何金融活动正常、有序开展的微观基础,而产权制度存在缺陷是导致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根本原因。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简化的企业融资博弈模型从理论上就不同产权制度安排对企业融资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的产权制度安排对银企双方的融资行为有着不同的影响;随着产权制度的逐渐完善,企业的融资难题会随之得到有效缓解。

    2006年05期 60-6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 制度变迁与制度均衡——析上海地方治理过程中外国商会的角色

    汤蕴懿;胡伟;

    在中国的诸多商会中,发端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下的各地外国商会异军突起,正在中国地方治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学界对此却缺乏足够的关注。本文以新制度主义为理论基础,通过对上海地方治理过程中外国商会作用的研究,反映商会发展与制度变迁的均衡演进过程。本文的研究得出了两个结论,一方面,上海外国商会作为一种非制度的资源配置方式,有效地弥补了上海地方经济中出现的部分“制度真空”,为还处于中国商会和其他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另一方面,由于旧的法律制度和传统的政治文化等所形成的路径依赖而导致的制度非均衡,使得地方治理制度的正式形成面临着诸多困难。

    2006年05期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新思路

    赵德余;梁鸿;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面临着三大挑战,即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城乡分治与二元结构的制约性后果以及国外农民养老保障状况对中国的启示性与对比性压力。考虑到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渐进试验性的发展模式正面临严重的挑战与困境,本文提出应当调整和改变当前改革的政策方向,即限制或控制各地区的制度差异,以在全国层面构建一个由中央和省级政府共同负责的统一的国民社会养老保险计划。新的国民养老保险计划可以比较好地解决广覆盖的公平性以及个人储蓄帐户与中央公积金帐户的结合问题。

    2006年05期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唐宋派和前七子派关系原论

    冯小禄;

    从风节与宗法、格局与心态两个维度,探原唐宋派与前七子派的真实关系。以为唐宋派的不同成员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与前七子派不同的人格和文学追求,其根本原因在于其置身的政治学术格局及由此影响的士人心态与前七子派相比有了巨大变异。多元化的心态需求导致多元化文学景观的出现,唐宋派仅为当时诗文多向位移活动中之一种而已。

    2006年05期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