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十一五规划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吴敬琏;

    经济学和学术界经过近两年的争论和研讨,已经就经济增长方式和工业化道路达成共识,即现代经济增长不再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而是靠科学技术以及与此相关的生产型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加快推进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的转变,规定的战略重点及主要措施有:1.加强自主创新能力;2.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3.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4.积极推进城市化的同时,稳步推进新农村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笔者强调,要实现十一五规划,制度重于技术,关键在于改革,而关键的关键,则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

    2006年03期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韩振峰;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经验教训的新启示,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注重提高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能力,必须坚决抵制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

    2006年03期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财富积累与可持续发展:华村的启示

    姚俭建;

    财富的积累与社会的变迁相联系。华村集体与村民财富的积累得益于城市化和市场经济的机遇。经济精英的创新作为是华村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动因。

    2006年03期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社会资本重建中的政治命题

    谢岳;葛阳;

    本文从社会资本与政治的相关性入手,着重分析社会资本构建的两种模式,社会法团主义和国家法团主义。在比较这两种模式的基础上,重点探讨第三世界国家政治转型过程中社会资本的重要性、如何构建社会资本以及社会资本政治化怎样削弱重建的努力。文章认为,在威权主义体制内,通过国家力量来构建社会资本,不可能实现从国家法团主义向社会法团主义的转变。

    2006年03期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类推与植入:一种社会研究方法论探讨

    周建国;

    本文在对社会学研究中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方法论考辨后认为,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存在两种与知识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有关的认识方法,即“类推”和“植入”的研究方法。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是按照“类推”的方法来认识社会事实的,而当我们面对那些特殊的认识对象时,则应遵循“植入”的认识方法。不过,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既不是单一地使用“类推”的方法,也不是“植入”的方法,而是二者的统一,即每一次认识都是“类推”与“植入”连续谱系中的某一个结点,是二者的综合。

    2006年03期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社会建构主义:渊源、理论与意义

    许放明;

    社会建构主义是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理论范式,其思想渊源来自心理学、社会学、后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它在元理论、社会理论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都具有一定的解放和颠覆意义。

    2006年03期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论科普概念之拓展

    江晓原;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的科普状况,提出六点新的思考。通过案例分析指出:传统的科普概念继续沿用于今日,已经很不适应,应该与时俱进,拓展科普概念,代之以含义更为广阔、内容更为丰富的“科学文化传播”。文中也讨论了科学面对伪科学时的竞争策略,强调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科学界的成功经验,大力开发科学的娱乐功能,使科学传播能够更好地造福社会。

    2006年03期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从“《大衍》写《九执》”公案中的南宫说看中唐时期印度天文学在华的地位及其影响

    钮卫星;

    以南宫说的学术经历和历法知识构成为切入点,探讨了唐神龙元年到开元年间早期天文历算机构主要成员的学术活动、相互关系和他们历法知识中的外来成份,为解读“《大衍》写《九执历》,其术未尽”一案提供了一个丰富、可靠的历史背景,从而阐明了中唐时期印度天文学在官方天文学机构中的重要影响和《九执历》在当时历算学界的强势地位,并说明了瞿昙譔等提出指控的真正原因在于《大衍历》没有完整地“抄袭”《九执历》,最后指出瞿昙譔等提出指控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印度天文学在唐代官方天文学中的地位,并让印度天文学更彻底地融入到中国本土天文学中去,而朝廷对该公案的判决结果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其后中国传统历法对印度历法中先进成份的吸收。

    2006年03期 46-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国际调节的三性分析

    许多奇;

    本文重点探讨了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国际调节的必要性、可能性(经济合理性)以及是否具有正义性(公平性)的问题。不仅对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国际调节必要性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逻辑分析,还运用经济分析法学的观点和方法深入说明了金融国际调节何以可能,运用价值分析方法论述了当今金融国际调节的正义性悖论———形式正义与实质非正义。为我国积极应对金融全球化趋势下的金融国际调节提供了理论基础。

    2006年03期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 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架构

    宋洁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有机联动的架构。通过对架构的解析,论证经济发展是新农村建设整个架构的核心,生态环境架构、社会文化组织架构、制度环境架构是经济发展架构得以顺利实现的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在于寻求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各架构搭配的黄金分割点。

    2006年03期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生存分析及其应用:以创业研究为例

    吴冰;

    本文通过对生存分析的介绍,阐明了生存分析的涵义、相关概念和主要公式,并对生存分析的三种主要方法进行了介绍。通过分析上海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生存数据,发现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生存与创业企业所处的行业、收入、创业者的教育水平和专业有显著关系。对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的检验表明模型拟和良好。

    2006年03期 63-6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对近代科学起源的影响

    汪胤;

    了解近代科学的起源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内在史问题,而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文化问题。对科学主体以及科学认识过程等问题的解决,是科学要独立和成熟的必要条件。其中,作为对“中世纪”观念进行彻底革命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为科学的确立提供了最为广泛的文化土壤。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科学本身就是一种人类思想活动的实践综合形式,是实证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而并不是简单的实证主义式的工具操作形式。

    2006年03期 66-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我国当代社会的传播失衡

    姚君喜;

    随着社会文化分化的不断加剧,我国当代社会的传播分化问题凸现出来。传播分化引起传播冲突,传播冲突的直接结果是传播的非均衡发展,也就是传播失衡。对于这些问题,传播学理论研究尚未给予充分的关注。本文拟就传播冲突的基本特征、传播失衡的表现形态,以及传播失衡的负面影响等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本文研究认为,传播失衡的表现形态主要体现在地域层面的传播“倒流效应(backwash effect)”、社会群体层面的传播对立、媒介内部层面的结构失衡以及管理层面的市场力量和国家控制的深层矛盾等方面。

    2006年03期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 艺术自律性与当代中国语境——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美学的艺术自律性原则理论出发

    施立峻;

    文章从批判美学的艺术自律性理论出发,分析了艺术自律性原则的理论诉求,以及它与当代中国语境之间的历史性契合原因与意义,进而对艺术自律性原则的悖反与困惑作了分析,强调了艺术自律的历史化与语境化的意义。

    2006年03期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