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新保守主义与布什原则

    崔之元

    “布什原则”的提出 ,标志着美国抛弃了冷战时期的“遏制与威胁原则”,而代之以更具挑战性、进攻性的所谓先发制人战略。一批主流国际学者对“布什原则”提出的批评虽不无道理 ,但却忽略了“布什原则”源自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中的核心战略思想以及与新保守主义的关系

    2004年01期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人文精神讨论十年祭

    王晓明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 ,中国知识分子在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动荡、迷茫、痛苦、困惑的阶段之后 ,开始反思 ,寻找失去的精神家园 :这就是发生在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 1993 1995年的人文精神大讨论。这次讨论凸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些具有根本性的大问题 ,在中国现当代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十年过去了 ,这些问题的重要性非但没有减少 ,而且成为中国知识界或人文和社会科学界需要解决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回顾与反思这段历史 ,对于更好地研究当代中国社会、使中国的人文学术和社会科学运用恰当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为整个人类思想增加新的活力 ,具有重要启示

    2004年01期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证明标准——客观真实、法律真实与实体真实

    陈浩然

    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是一个争议颇为激烈的理论问题。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 ,对形成各种证明标准的历史条件和标准环境进行了比较对照 ,并从诉讼实践的价值取向等角度 ,对客观真实、法律真实和实体真实的标准加以分析 ,提出了正当程序的要求之下追求实体真实的必然性 ,以及强调科学证据与科学证明的必要性等理论观点

    2004年01期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认真解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黄伟力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多维的、立体的 ,是由多重内容构成的有机整体 ,主要涉及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同时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是一个动态演进的历史范畴 ,在不同历史阶段其具体内容和侧重点是不断变化的。一个“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的政党 ,必然会结合所处时代的历史条件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及其变化 ,将它作为一项恒常的重大课题认真加以研究。在当前社会大变革时代 ,应当注重通过制度安排来确保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

    2004年01期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拥占性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民主——C·B·麦克弗森的政治学说

    陈尧

    关于西方市场社会形成的根源之一即个人主义基础的研究一直是西方政治思想家研究的重点。在大量的有关研究中 ,麦克弗森的拥占性个人主义理论独树一帜 ,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 ,麦克弗森指出 ,拥占性个人主义伦理尽管仍然是 2 0世纪西方自由民主社会的基础 ,却与民主制度之间日益形成了一种张力 ,麦克弗森称之为“2 0世纪的困境”。本文就麦克弗森政治思想中的这一主要观点及其内容进行透视

    2004年01期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以宣化辽墓壁画为中心的分茶研究

    关剑平

    分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烹点茶的方法 ,随着末茶的消亡分茶也就成了一个谜。本文拟从研究宣化辽墓中的张世卿墓后室西壁和张世古墓后室西南壁上的两幅壁画出发 ,印证以文献史料 ,比照以出土文物 ,探讨分茶的烹点方法 ,在将分茶这一古代生活技术的研究引向深入的同时 ,也为现代末茶的复兴提供技术依据和历史经验

    2004年01期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 新闻自由与新闻侵权的法理学思考——从权利与权力的视角出发

    肖华东

    新闻自由与新闻侵权的矛盾是法学与新闻学共同关注的边缘性学术课题 ,就法学领域来说 ,学者们大都从宪法学和民法学的角度予以探讨 ,而笔者发现 :新闻自由本身是一种特殊权利 ,新闻侵权中所侵犯的对象表现为权利和在一定程度上的权力。所以 ,如果从法理学的角度入手 ,我们则不难看出 :新闻自由与新闻侵权的矛盾是权利之间和权利与在一定程度上的权力之间的冲突在舆论领域的表现。文中 ,笔者对此展开了具体分析 ,并对冲突的平衡问题做出了宏观上的设计

    2004年01期 40-4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利他行为与优先顺序

    谢维俭

    利他行为可以指向不同的主体 ,而优先顺序是指人们应该依次考虑哪些人的利益。从强者优先到尊者优先 ,标志人类社会由无序进入有序。而弱者的利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意味社会由不平等逐渐趋向平等。儒家的优先顺序重在忠君和孝亲 ;墨家的优先顺序重在兼爱和尚贤。传统的社会主义社会以保护弱者、强调平均为特征。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以强者优先、兼顾弱者为准则。微观经济政策的两大目标是效率与公平 ,现代社会应该充分考虑强者和弱者的利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须防止强者凭借优势地位 ,滥用其权利

    2004年01期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社会资本应纳入唯物史观范畴

    蔺彩虹

    本文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对社会资本的概念作了重新界定 ,阐述了社会资本的产生、构成和双重社会功能。进而指出 ,确立科学的社会资本范畴 ,把它纳入唯物史观的范畴体系 ,可以深化唯物史观的研究 ,开拓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新视野

    2004年01期 52-5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制度: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

    黄庆桥,姚俭建

    制度问题是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关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热点问题。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制度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和研究 ,涉及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本文以为 ,制度不仅是各学科的研究对象 ,更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唯物史观视野中的制度概念 ,是指建立在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基础之上的并体现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思想状况的人的行为规范。将制度纳入唯物史观的范畴体系 ,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制度本质的一般说明 ,同时也为诸如制度变迁、制度创新等制度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必要的前提

    2004年01期 56-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银行监管国际化:理念、模式与方法

    冯嗣全,欧阳令南

    在金融全球化和银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下 ,监管国际化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必然选择 ,本文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初步的系统化探讨。在回顾我国银行监管国际化的进展及分析现存问题的基础上 ,本文阐述了监管国际化的基本内涵 ,并提出了包括理念、模式、方式方法等在内的我国银行监管国际化的总体框架安排

    2004年01期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企业的组织能力理论刍论

    陈然方

    本文认为人在理性的动机之下 ,会表现出信任或机会主义的行为倾向。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代理人之间的信任与合作 ,而引发信任抑制机会主义需要企业具有“组织能力” ,即“签订”组织内部的默契等隐含契约的能力。组织能力的提高是企业进行规模扩张的必要条件。具有强大的组织能力的企业将主动进行边界扩张以寻求规模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而不是如传统的交易成本经济学所预期的那样只是被动地为节约交易成本而进行边界决策

    2004年01期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沈从文论鲁迅:在疏离与接受之间

    吴投文

    在鲁迅逝世前 ,沈从文就多有论及鲁迅的文字 ,从这些文字中 ,可以发现沈从文对于鲁迅在认识与评价上的复杂性。沈从文从文学本体论出发 ,一方面肯定鲁迅在小说创作上的重要成就及其影响 ,对作为文学家的鲁迅持认同态度 ,另一方面又否定鲁迅的杂文创作及其社会政治意义 ,对作为思想家与战士的鲁迅表现出拒斥的态度。这就使得这一时期沈从文对于鲁迅的认识与评价居于疏离与接受之间 ,表现出一种复杂难解的矛盾态度

    2004年01期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