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基础理论与实践研究_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

  • 上海社会组织发展与创新70年

    徐家良;王昱晨;

    上海作为直辖市之一,其社会组织发展长期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纵向回顾上海社会组织发展的五个不同阶段,可发现每个阶段组织发展特征差异性很大,并逐步形成创新联动的发展模式。该模式的核心在于旧制度的改革、新制度的形塑和立足于社会需求的治理转型,进而实现组织发展由弥散到秩序、由"存量"有限到"增量"扩展,由单一类型向多元共进,由主体分隔到协同互助的转变。在迈向创新联动过程中,上海社会组织发展还需坚持创新驱动,创建培育扶持社会组织的新型政策体系,不断提升政社联动的深度,加强政府与社会之间互动合作,开拓具有特色的社会组织服务,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发挥积极作用。

    2019年04期 v.27;No.128 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藏族格言诗翻译

    李正栓;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也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兹以此文表示纪念。本文概述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藏族格言诗翻译情况,分为四个时期,即:新生时期(1950—1965年)、沉寂时期(1966—1976年)、全面时期(1977—1999年)与深入时期(2000年以后)。在国内,藏族格言诗的翻译与中央对西藏和藏族文化的关心密切相关,中央民族政策极大促进了藏族格言诗的翻译。在国际上,藏族格言诗翻译受到世界藏学发展、中国对外开放、中国国力增强等因素的影响。在这70年期间,最初只是《萨迦格言》得到关注并被翻译,随着时代进步,其他格言诗被逐渐汉译和外译。藏族格言诗翻译的成就充分表明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传播力,体现出翻译在文化与文明共生和互鉴中的重大作用。

    2019年04期 v.27;No.128 1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前沿问题研究_跨领域综合研究

  • “上海精神”新内涵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夏立平;云新雷;

    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赋予了上海合作组织以持久生命力,也阐释了中国和平发展论的思想精髓。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积极弘扬"上海精神"五观思想不仅代表着新时代中国和平发展论的新倡议,更表征着"上海精神"新内涵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上海精神"五观思想基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世界秩序观的科学表达,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的应有之义。"上海精神"五观思想的基本逻辑是:以合作观为政经秩序路径,以安全观为安全基础保障,以发展观为经济繁荣导向,以文明观为文化交流准则,以新型全球治理观为生态建设原则。鉴言之,"上海精神"五观思想既统一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远大构想,其组成部分在保持自身价值的同时又暗含着一种超越任何一个地区或国家视角和理想的秩序观,即一种全球性、结构性和法理性的文化。

    2019年04期 v.27;No.128 2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 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人才培养:挑战与机遇

    朱一凡;管新潮;

    翻译专业的毕业生不得不面对机器翻译给语言服务行业带来的结构性变化。为了应对这种变化,未来的翻译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逐渐从原先的专职翻译过渡到"翻译+语言工程师"的融合体。各院校还可根据学生背景的差异,制订差异化的培养方案,培养"翻译为主+技术为辅"或"技术为主+翻译为辅"不同类型的翻译硕士。并根据培养目标和师资情况将涉及技术的课程模块有选择、有层级地加入课程体系中。

    2019年04期 v.27;No.128 3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2K]
  • 影响因子重轭下的自救:巴西“互引联盟”事件发微——Nature实证研究之七

    穆蕴秋;江晓原;

    2013年,巴西四家医学期刊因建立"互引同盟"提升影响因子遭汤森路透镇压,被排除出SCI期刊之外,此事经Nature杂志报道引起广泛关注。论文对这一事件的过程及原委进行了深入考察,得出结论认为:"互引联盟"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巴西期刊界在抵抗该国教育部2009年学术评价新规无果的情形下,部分期刊被迫掀起的一场集体自救行动。论文进而对巴西学术评价新规实施成效进行了评估,相关结果深刻反映出:以巴西为典型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完全丧失学术评价话语权的情形下,本国学术期刊建设将堕入灾难性的深渊。

    2019年04期 v.27;No.128 4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重要问题研究_世界文化多样性与比较文学研究

  • 论京派文学中的文学和城市关系

    文学武;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文学和城市的关系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城市政治空间、文化空间等诸多新鲜而充满想象力的元素第一次在文学面前释放出巨大的魔力,而作家们也在以异样的眼光和心情来感受城市、阅读城市、书写城市。在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出现的文学中,京派文学在这方面就较有代表性。京派作家作品中的城市描写大量出现,构建出独特的文学城市风貌和城市文化想象,揭示了城市与人的真实关系。京派文学中出现大量的城市描写不是偶然的,正是作家体验、感受城市的心灵折射,这大大增加了京派文学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其呈现的城市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风貌和价值。

    2019年04期 v.27;No.128 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鹿厅与中古时代的公共领域:试析《贝奥武甫》对社会起源的文学再现

    陈雷;

    本文把《贝奥武甫》这部作品还原到"野蛮时代高级阶段",即国家出现以前、社会初步形成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试图从历史哲学的角度解读鹿厅及其故事的意义。社会是存在于其成员之间的一种扩展的伙伴关系,在《贝奥武甫》中,它以一种可见可触的形式集中体现在鹿厅所示例的"代表型公共领域"(哈贝马斯语)之内。也就是说,鹿厅展现了最早的社会形态,而作品反复强调的鹿厅的欢乐也就是社会给刚刚走出野蛮状态的人带来的欢乐。与此相对,鹿厅以外的荒野沼泽象征着人们才摆脱不久的野蛮状态,而这一野蛮世界的人化形象便是威胁鹿厅的怪物葛婪代,贝奥武甫与葛婪代之间的斗争因此也是文明与野蛮之间的一场斗争。社会形成之初,人们虽不知"社会"为何物,却用神话语言和神话思维回答了什么是社会的敌人这一问题。

    2019年04期 v.27;No.128 6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中国作为“方法”——论弗朗索瓦·于连的对话主义汉学研究路径

    吴攸;

    法国当代理论家弗朗索瓦·于连将中国视为反思欧洲的"方法",通过"迂回"的策略和"外部解构"的方式,充分运用中国这一"哲学工具",经由中国去质疑植根于欧洲理性逻辑当中的思维定式,将中国的重要性上升到"只有中国思想可以推翻西方思想的任何普世性重大规律"。从作为"对象"的中国,发展到作为"方法"的中国,这一西方中国学研究的范式转换暗含着去帝国化、去欧洲中心主义与去一元化等多重含义,实则呼唤建构一种对话主义的文化立场。这消解了自近代以来以"仿欧洲"作为先进、而以"非欧洲"作为落后的西方话语模式对中国的渗透和影响,指出中国问题可以去影响甚至批判世界,无疑是真正意义上的"东学西渐"和中国文化"走出去"。于连独特的研究路径为中国带来诸多启发:一方面,摆脱欧美价值观对中国问题的评判,建构多元共生的跨文化比较范式;另一方面,推动中国问题成为世界知识生产和理论创新的动力,进而推动"研究中国,就是研究世界"的态势逐渐形成。

    2019年04期 v.27;No.128 7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重要问题研究_历史文化

  • 近百年来清代思想文化研究范式的形成与转换

    杨念群;

    清代思想文化史研究与前代相比具有两个不同的特点:首先研究者必须要考虑清朝区别于前朝的民族统治特点,融合了不同族群的特色;其次是晚清遭逢西方势力的全面渗透,其思想文化的特质深受这种变化的影响。概要而论,清代思想文化主要受到清末"民族主义"、民初启蒙论、当代科学单向传播论、中国存在着"早期近代"因素等观点的影响,以及概念史、阅读史等前沿方法的熏陶,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及其面相,需要具体加以分析。

    2019年04期 v.27;No.128 8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抗战时期我国华北战场与太平洋战场的关联性——以日军的侵略政策为线索

    刘峰;

    二战期间华北战场与太平洋战场的关联性,是可以从日方侵略政策的角度得到论证与阐释的。即日本在太平洋以英美为主要对象的南进政策,与在华北以中共为主要对象的侵略政策之间,存在着复杂而有机的联系。虽然在日本战败时很多重要文件已被销毁,但我们仍能从相关文献中考证其具体实情。当时日军为配合"南进",曾对中国战场的行动方针进行过重大调整。而华北日军则早在1940年底便提前开始了政策研究。然而这些政策却因"南进"的受挫、中国军民的奋勇抵抗而在1942年以后逐渐走向了被动,并最终归于失败。

    2019年04期 v.27;No.128 97-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重要问题研究_公共管理

  • 项目制政府购买的逻辑:诱致性社会组织的“内卷化”

    陈尧;马梦妤;

    随着我国逐渐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项目制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成为基层政府治理的重要手段。这一制度催生了一批与政府购买具有密切联系的社会组织——"诱致性社会组织"。有别于"自发性社会组织",它们以承接政府项目为主要内容。案例研究发现,项目制政府购买在诱致性社会组织的产生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政府部门仅仅将它们作为实现基层治理的工具,对其采取吸纳与管控的策略;结果,它们对政府购买的项目存在严重的依赖性。诱致性社会组织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我国社会组织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相反,它们实际上陷入了一种"内卷化"困境,即没有发展的增长。

    2019年04期 v.27;No.128 10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 基于嵌入视角的公务员离职意愿分析

    陈鼎祥;刘帮成;隆添伊;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公共服务动机理论,本文构建了一个三阶调节模型,在个体层面上探讨了公务员工作嵌入和离职意愿的关系。结果显示:公务员的工作嵌入和离职意愿呈现负相关关系;公共服务动机在工作嵌入和离职意愿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对主效应起到加剧作用;公务员的任职年限起到了再次调节的作用,即在任职年限较短的公务员群体中,公共服务动机对工作嵌入和离职意愿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在任职年限较长的公务员群体中,公共服务动机起到调节作用不显著。实证结果显示,对于不同年限公务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关注,对于进一步稳固公务员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04期 v.27;No.128 120-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 卷首语

    彭青龙;

    <正>亥岁映春意,日月开新元。新刊之际,谨奉祝福!2019年,喜逢《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四十年庆典。四十载风雨兼程,一路如歌;四十载开拓奋进,春华秋实。在学界同仁的支持下,交大学报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入选教育部"名栏工程"。忆往昔,惊涛拍岸。看今朝,风华正茂。再出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倾听时代呼唤,誓做哲学社会科学思想的引领者,

    2019年04期 v.27;No.128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稿约

    <正>《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每逢双月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是CSSCI来源期刊,曾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等荣誉称号。"科学文化"栏目于2014年人选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工程。一、主要栏目本刊重视学术研究论文的综合性、创新性、理论性、政策性,尤其欢迎体现新思想、新方法的

    2019年04期 v.27;No.128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