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政治·社会

  • 台湾选民议题取向的空间模型分析

    林冈;张彬倩;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统"独"议题一直在台湾的政党竞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近年台湾经济不景气、贫富差距扩大,公共政策议题的影响力明显上升。在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社会正义与贫富不均更成为国民党和民进党政策攻防的焦点之一。那么,社会福利议题和统"独"议题何者更能影响选民的投票行为?本文基于2012年"台湾选举与民主化调查"数据,运用"空间理论"的"趋近模型"和"空间模型"分别检验统"独"议题和社会福利议题,找出最符合台湾选民"议题投票"行为的解释模型。同时,通过台湾选民议题取向的历时性分析,判断议题立场对选民投票行为影响程度的变化趋势。

    2016年05期 v.24;No.111 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 美国与英日同盟的瓦解

    刘城晨;李金玲;

    1902年建立的英日同盟在经历了两次续约后按照华盛顿会议的安排走向终结。在英日同盟瓦解的过程中,美国作为直接受益者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新兴大国的美国不仅成功分离原有霸权国主导的双边联盟,同时通过建立替代性机制为本国安全与利益提供了保障。回顾这一过程,可以清晰地辨识美国处理英日同盟问题过程中的内在逻辑与战略选择,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妥善应对亚太安全环境的变化具有积极意义。

    2016年05期 v.24;No.111 16-2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法制建设与法学

  • 行为理由:事实与规范的连结

    范凯文;

    "休谟法则"的提出逻辑上切断了由事实直接推导规范性的可能。然而,此后的法哲学家们并没有放弃通道的发现与建构,经由安斯库姆、塞尔、拉兹、麦考密克和魏因贝格尔到亚瑟·海格等这一脉,以原初事实为基础论说制度事实的规范性形成。与法律实证主义的承认规则不同,它为行为理由连结事实与规范提供理论分析基础,又契合了司法裁判工作的任务——以事实与规范为质料的生产,完成个案裁判在规范问题上的正当化。

    2016年05期 v.24;No.111 2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哲学与科学思维

  • 知识归赋与语境转变——为语用恒定论而辩

    周祥;刘龙根;

    近年来兴起的知识语境论主张,知识归赋语句的真值随语境而变,藉此解释人们因语境因素的改变而从知识归赋转为知识否定的直觉。然而,尽管知识语境论备受追捧,却也受到了恒定论、相对论及对照论等各派学者的挑战。文章通过汲取语义学/语用学界面研究成果,提倡从这种界面的视角表征知识归赋语句的性质与特点,既不否认语用因素对语义内容的充实,又不将知识归赋语句表达的语言意义与讲话者做出知识断言所传达的语用含义混为一谈,从而为一种语用恒定论做出论辩。

    2016年05期 v.24;No.111 3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 事实:一种基于柏拉图主义立场的解释

    李主斌;

    在哲学中,"事实"概念的重要性彰显在真理论与形而上学中。对于事实,流行解释认为它是以个体、共相作为组成部分的结构性实体,其中个体指的是日常意义上的对象,即伴随着其所有性质的个体。这样的解释将事实理解为时空领域中的存在物,它至少面临着三方面的困难:个体与事实的部分整体关系带来的困难,个体的时间依赖性带来的困难,以及事实统一体问题。从消解这些困难出发,本文试图论证,事实是一种柏拉图式的、抽象的结构性实体,作为其组成部分的个体不是日常意义的对象,而是抽离其所有性质的薄的个体。这样理解的事实并非是时空领域中的存在物。

    2016年05期 v.24;No.111 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基于自由平等主义的立场反驳自由至上主义——发展内格尔对诺齐克的批判

    胡业成;

    内格尔分别从个人权利的不可侵犯性、个人权利的道德基础与诺齐克对平等主义分配正义的批评三个方面反驳了诺齐克的自由至上主义,尽管内格尔抓住了诺齐克许多论证不严密或理解有偏差的弱点,但是内格尔自己的论证也并非无懈可击。内格尔虽然指出了诺齐克没有区分不同的权利对个人的重要性不同,但是没有分析人际的权利比较是否正当;在讨论个人权利的道德基础时,他没有发现诺齐克的"生活意义"论证反而可以用来支持自由至上主义所反对的积极权利;他更没有察觉诺齐克与罗尔斯在"天资与任意性"问题上的对立源于他们对"自我-所有权"的不同理解。笔者将从自由平等主义的立场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内格尔对自由至上主义的批判。

    2016年05期 v.24;No.111 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科学文化

  • 薮内清与中国:日本科学史家的另一面

    杨凯;

    文章主要论述了薮内清学术生涯中数个与中国有关的事例,即薮内清两次赴华实地考察游历的经过以及其学术工作的基本保障、国际学术影响力的扩大与中国的微妙联系。分析了薮内清在战后逐渐重新成型的新"中国观",试图将薮内清与中国间鲜为人知的另一侧面作一展示。通过对薮内清与中国的互动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薮内清的对华观点受到时局变化的较大影响;中国国力的增长对薮内清的学术研究有很大帮助;二者在战后走上了良性互动的轨道。

    2016年05期 v.24;No.111 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经济·管理

  • 内在激励VS外在激励:如何激发个体的创新行为

    黄秋风;唐宁玉;

    研究采用元分析技术,收集相关中英文文献,探讨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中介机制及东西方文化的调节作用,并比较两种激励模式对个体创新行为的作用差异。结果显示:(1)与认知学派持有的观点不同,本研究发现,外在激励并未损害个体创新行为,而是通过正向影响个体内在动机进而促进个体的创新行为;(2)内在激励通过正向影响个体内在动机,进而提高个体的创新行为;(3)基于情感适应的原则,与内在激励相比,外在激励对创新行为的作用效果相对较小;(4)外在激励对个体创新行为的作用存在显著国别差异,中国情境下外在激励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更大。

    2016年05期 v.24;No.111 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城市人口结构变化对于食品需求的影响研究

    田谧;赵子健;于冷;

    随城市化的后续推进,中西部地区人口向各自中心大城市的转移不可避免,这些城市的食品需求结构亦随之发生改变。文章界定了人口结构涉及的特征要素,以上海为例,基于两次人口普查,分析了十年来城市人口结构的变迁情况,进而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采用Tobit模型,定量测度了食品需求与人口结构变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的人口特征确实会对家庭食物消费产生重要影响,相关结论和建议有助于政府调整城市食品供给和引导农业生产对接。

    2016年05期 v.24;No.111 79-87+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文化管理与传播

  •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不确定性语义资源与态度意义——以我国庭审辩护语篇为例

    于梅欣;

    近年来,法律语言研究中对立法语言的不确定性研究居多,而对存在大量不确定性语义资源的司法语言,却鲜有问津。本研究在社会符号学的框架下,旨在从不确定性语义资源考量庭审辩护语篇中的态度意义,探讨辩护语篇的构建策略。我们梳理了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不确定性语言资源,以语篇语义层面评价系统为基础,分析辩护语篇中使用不确定性语义资源限制条件,并对这些语义资源加以界定、分类,进而探讨构建辩护语篇的策略。研究发现:辩护语篇中不确定性语义资源的使用受制于社会目标、语旨等语境因素;这些语义资源以介入资源和极差资源为主,能够扩大辩护语义空间。因此,构建辩护语篇要充分考虑语类、语域等因素,掌握好语义空间张合的程度。

    2016年05期 v.24;No.111 8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 出土玉器再证《周礼》为汉初之书

    唐启翠;

    《周礼》自汉初现身以来,其成书年代就争论不断,从西周初年周公之作、战国中晚期、汉初一直到汉代刘歆、王莽伪作,历时近千年。其中,战国中晚期说得到近现代学者的认可。然而面对现代考古学提供的大量新物证,仍须重新审视此悬而未决的瓶颈问题。鉴于玉器在礼制文明传统和《周礼》文本中无与匹敌的核心地位,本文以多重证据法系统地对照、分析两周秦汉出土玉器器类、纹饰、形制、组合等与《周礼》所载之异同,再证《周礼》成书于汉初,最可能即河间献王时。

    2016年05期 v.24;No.111 97-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孔子与汉语训诂学

    张玉梅;李建国;

    春秋时期周代礼坏乐崩,学下民间,孔子创办私学,除短期从政外,大部时间用以传道授徒。作为儒学开派大师,孔子在长期学术研究和教学中,初步形成系统的训诂理念,秉持基本训诂方法,培植朴学风格,为后世传统语言学、特别是汉语训诂学导夫先路,确立范式。汉代的注释训诂,宋代的义理训诂,清代的考据训诂,虽离合损益有之,多未出其范围。孔子实为中国文献训诂第一大家。

    2016年05期 v.24;No.111 106-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上海交大學人

    <正>叶必丰,1963年出生于浙江,现为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兼任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行政法研究会会长,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宣部"文化名家"和中组织部"万人计划"等人才计划,获聘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计划、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和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等咨询专家。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和上海市哲社基金课题,曾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专著入选国家社科成果文库;主持国家精品课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材曾获司法部优秀教材二等

    2016年05期 v.24;No.11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 李钢作品

    李钢;

    <正>~~

    2016年05期 v.24;No.111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 本刊启事

    <正>为适应出版数字化、信息化需要,扩大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知网"(CNKI)。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报酬一次性付给。作者投稿给本刊,本刊即视为同意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

    2016年05期 v.24;No.111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