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历史研究共享平台的探讨——以口述历史为切入点Construction of a Shared Platform for Historical Research: Taking Oral History as the Starting Point
李二苓;
摘要(Abstract):
作为史料,口述历史的真实性受到质疑。较其他史料而言,口述历史的采集、编辑、呈现等需要更加规范,以确保其真实性。口述历史具有跨学科以及连接学术界与大众的媒介特点。因此,以口述历史作为构建未来历史研究共享平台的切入点,有利于满足比较研究、量化研究、数字学术、公共史学、跨学科研究等领域对“数字人文”提出的需求,不仅丰富了资料获取方式,并可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新的知识。同时,打造一个资源、知识关联、知识服务均可持续扩展的公共文化交流平台,可使史学从基础学科向应用延伸,强化知识普及、文化引领等社会服务功能。
关键词(KeyWords): 口述历史;立体资料数据库;历史研究共享平台;社会服务;新业态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李二苓;
DOI: 10.13806/j.cnki.issn1008-7095.2022.0.00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姚力.再论国史研究与口述历史[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9,30(3):284-285.
- (2)持历史书写应关注底层历史的观点的代表性人物是英国史学家保罗·汤普森,他1978年出版了巨著《过去的声音——口述史》。保尔·汤普森.过去的声音——口述史[M].覃方明,渠东,张旅平,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法国年鉴学派也提出“the history from bottom up”(由下向上观察历史)的观点。
- (3)姚力.试论口述历史对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启示[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2,19(4):33-39.
- (4)董国强.中国当代史研究方法论两题[J].中共党史研究,2021(1):152-155.
- (5)Thomson A.Fifty Years On: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Oral History[J].The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1998,85(2):586.
- (6)保尔·汤普森.过去的声音——口述史[M].覃方明,渠东,张旅平,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131.
- (7)定宜庄.关于《最后的记忆》一书的说明[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23):47.
- (8)唐纳德·里奇.口述史的发展历程[M]//唐纳德·里奇.牛津口述史手册.宋平明,左玉河,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5.
- (9)左玉河.口述历史与国史研究[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6(3):48-49.
- (10)罗纳德·格里,柯里·罗比,玛丽·克拉克.口述历史与档案馆:以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中心的经验为例[G]//杨祥银.口述史研究:第一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28-39.
- (11)Cohen S.Shifting Questions:New Paradigms for Oral History in a Digital World[J].The Oral History Review,2013,40(1):154-167.
- (12)为了解决口述历史的真实性问题,有些机构采取出版口述历史整理稿的方法以求获得权威性,但却难以展现口述历史的生动性和双重主体性。例如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的抗战老兵访谈,先将访谈成果发表于地方文史资料,再在博物馆官网上展示文史资料的登载内容。
- (13)目前有学者主张在抄本中直接修改违背史实的内容。笔者不太赞同这一做法,建议保留受访者原意,将考证史实的结果标示在旁,并注明所谓史实之出处,读者才能明确何为受访者的记忆,何为编辑加工者的观点。
- (14)罗敏.“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与创新中共抗战史研究的方向和可能[J].中共党史研究,2020(6):157-159.
- (15)梁晨.量化数据库:“数字人文”推动历史研究之关键[J].江海学刊,2017(2):162-164.
- (16)包伟民,李剑鸣,王日根,等.“大数据时代史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笔谈[J].史学月刊,2018(9):5-7.
- (17)邱伟云,严程.数字方法与传统人文更需迈向多元共生关系[N].社会科学报,2021-02-04(5).
- (18)刘广峰,张涛,孙金,等.专业出版知识服务标准体系构建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8(12):49-51.
- (19)夏明方.大数据与生态史:中国灾害史料整理与数据库建设[J].清史研究,2015(2):67-82.
- (20)梁晨.用大规模量化历史数据库检验中国的长期代际遗传[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9(2):91-96.
- (21)赵思渊.地方历史文献的数字化、数据化与文本挖掘:以《中国地方历史文献数据库》为例[J].清史研究,2016(4):26-35.
- (22)钱茂伟.公众史学:从根本上解决历史的应用问题[N].社会科学报,2017-03-23(5).
- (23)Frisch M.A Shared Authority:Essays on the Craft and Meaning of Oral an Public History[M].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0:188.
- (24)Hirsch K.Culture and Disability:The Role of Oral History[M]//Perks R,Thomson A.Oral History Reader.New York :Routledge,1995:214.
- (25)李红岩.如何应对“人人都是历史学家”的时代[J].探索与争鸣,2020(9):36-38.
- (26)Neuenschwander J A.A Guide to Oral History and the Law[M].New York and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4:111.
- (27)杨祥银.美国口述历史伦理审查机制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16(2):86-97.
- (28)贝丝·罗伯逊.如何做好口述历史[M].黄煜文,译.台北:五观艺术管理有限公司,2004:67-69.
- (29)台湾学术界近十年来提倡,人文学科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不应局限于单向挪用计算机、统计学界既有的技术、算法,而是要开拓具有人文社科特色的新的分析工具和研究方法。项洁,翁稷安.数位人文在历史学研究的应用[M].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1.
- (30)邱伟云.我国台湾数字人文研究进程(2009—2017)[J].图书馆论坛,2020(7):9-19.
- (31)邵国松,黄琪.个人数据保护全球融合的趋势与挑战[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148-158.
- (32)崔聪聪,许智鑫.机器学习算法的法律规则[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