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平等”的诉求、曲解与再认识——从丁玲的创作看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冲突与融合Demand,Distortion and Reinterpretion of Sexual Equality——The Process from Confliction to Fusion between Feminism and Marxism in Dingling's Works
吕旭龙;
摘要(Abstract):
《三八节有感》表达了丁玲在性别平等议题上的深深困惑:何以阶级解放了,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大量的性别压迫现象?终其一生,她都未能获得真正的解答。除却时代的因素,传统马克思主义对于女性解放问题的阐释,也长久地困囿了丁玲及同时代作家的视野。艾莉森.贾格尔(Alison M. Jaggar)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提出了一个超越的新视角:用"异化"取代"阶级"、"压迫"等概念分析和理解女性解放命题。本文运用贾格尔提出的情感具有认知价值的观点,对丁玲的创作进行再解读,进而阐述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对性别平等的再认识,及其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KeyWords): 性别平等;性别异化;女性主义;丁玲作品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吕旭龙;
DOI: 10.13806/j.cnki.issn1008-7095.2011.03.00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李玲.青春女性的独特情怀[J].文学评论,1998,(1):51-61.
- [2]丁玲.写给女青年作者[C]∥丁玲论创作.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 [3]丁玲.三八节有感[C]∥郜元宝,孙洁.三八节有感——关于丁玲.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 [4]张永泉.个性主义的悲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 [5]朱鸿召.丁玲到延安后的思想波澜[J].炎黄春秋,1999(7):52-56.
- [6]袁良骏.丁玲:不解的恩怨和谜团[J].粤海风,2001(3):41-45.
- [7][美]费梅.性别意识与主体性——丁玲与ChristaWolf的比较[C]∥丁玲与中国女性文学.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
- [8]丁玲.《陕北风光》校后感[C]∥丁玲全集:第9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 [9][美]白露.《三八节有感》和丁玲的女权主义在她文学作品中的表现[C]∥鹄元宝,孙洁.三八节有感——关于丁玲.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 [10]寿静心.女性文学的革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 [11]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 [12]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M].北京:三联书店,1996.
- [13]丁玲.解答三个问题[C]∥丁玲文集:第5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 [14]Alison M.Jaggar.Feminist Politics and Human Na-ture[M].Totowa,N,J:Rowan andAllanheld,1983.
- [15]沃尔夫根.顾彬.关于《莎菲女士的日记》[C]∥丁玲研究在国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 [16]李晓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性别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 [17]孟鑫.马克思异化理论是理解女性从属问题的基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20(3).
- [18]李有亮.给男人命名[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19]敬沙丽.女性主义对知识论的批判及其方法论启示[J].山西师大学报,2006(1):114-118.
- [20]Alision M Jaggar.Love and Knowledge:Emotion inFeminist Epistemology[C]∥Women,Knowledge,and Reality:Explorations in Feminist Philosophy.Boston:Unwin Hyman,Inc.,1988.123-155.
- [21]黄子平.病的隐喻与文学的产生——丁玲的《在医院中》及其他[C]∥唐小兵.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3.
- [22]冬晓.走访丁玲[C]∥袁良骏.丁玲研究资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