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凤祚生平补订A Re-Exploration of XUE Feng-zuo's Life
褚龙飞;
摘要(Abstract):
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对薛凤祚的生平进行了补订,并重点讨论了一些前人没有提及的事迹。尤其关于薛凤祚的交往方面,专门考察了其弟子的情况。此外,对薛凤祚与晚明心学的关系重新进行了探讨,指出薛凤祚事实上从未摒弃过心学。通过考证还发现,关于薛凤祚几部最重要著作(《历学会通》、《气化迁流》、《两河清汇》等)的成书时间,实际上目前尚无法确定。
关键词(KeyWords): 薛凤祚;生平;补订;历法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天步真原》行星运动理论与算法系统研究”(11173022)
作者(Authors): 褚龙飞;
DOI: 10.13806/j.cnki.issn1008-7095.2015.02.00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参见袁兆桐:《清初山东科学家薛凤祚》,《中国科技史料》1984年第2期:第88-92页;袁兆桐:《清代历算名家薛凤祚》,《历史教学》1991年第6期:第46-49页。
- ②关于薛凤祚的出生年份,目前学界存在争议:多数学者认为薛凤祚生于万历二十八年,而袁兆桐认为是万历二十七年。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详见袁兆桐:《薛凤祚研究略述》,张士友等主编:《薛凤祚研究》,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第237页。
- ③同上书,[清]薛士骏:《薛氏祠堂记(摘要)》,第273页。
- ④[清]薛凤祚:《两河清汇易览》,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附录:“事实册”。
- ⑤[清]佚名:《薛氏世谱·薛近齐传》,张士友等主编:《薛凤祚研究》,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第275页。
- ⑥[清]薛凤祚:《两河清汇易览》,附录:“事实册”。
- ⑦同上书,附录:“事实册”。
- ⑧袁兆桐:《清初山东科学家薛凤祚》,第88页。
- ⑨郑强、马燕:《论薛凤祚学术思想的传承》,马来平主编:《中西文化会通的先驱:“全国首届薛凤祚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济南:齐鲁书社,2011年,第17-18页。
- 关于此事孙奇逢在《与薛孔泉、唐灼洲》中谈到:“夫事以便而作,以不便而止。”参见[明]孙奇逢:《夏峰先生集》,《丛书集成初编》第2173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39年,第7页。
- [清]汤斌:《清孙夏峰先生奇逢年谱》,《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第十五辑》,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年,卷上,第八页。
- [清]陈鋐:《明末鹿忠节公善继年谱》,《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第五辑》,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21 页。
- 同上书,第28-30页。
- [清]韩梦周:《薛先生小传》,《两河清汇易览》卷首,国家图书馆藏清善本抄本。
- 同上书。
- 郑强、马燕:《论薛凤祚学术思想的传承》,第19页。
- [清]纪昀等:《〈圣学心传〉提要》,《四库全书》第1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761页。
- 《四书近指》原序最后署名为“时顺治己亥大暑前三日孙奇逢书于兼山草堂时年七十六岁”,参见[明]孙奇逢:《四书近指》,《四库全书》第208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651页。
- [明]孙奇逢:《岁寒居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65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第250-251 页。另见郑强、马燕,《论薛凤祚学术思想的传承》,第20页。
- [清]薛凤祚:《两河清汇易览》,附录:“事实册”。
- [清]薛凤祚:《两河清汇易览》,附录:“事实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图书馆藏抄本此处为:“本生于崇祯间预识登镇之变,善为区画,及兵起祸,本郡时感服名德,邻村戢禁劫掠,邻村五十余里皆免害”。
- [清]韩梦周:《薛先生小传》。
- [清]薛凤祚:《历学会通·正集》,《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天文卷》第6册,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638 页。
- [清]阮元:《畴人传》,《畴人传汇编》,扬州:广陵书社,2009年,第347页。
- [清]薛凤祚:《历学会通》,韩寓群主编:《山东文献集成》第二辑第23册,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796 页。
- 《历学会通·正集》“中法四线引”中曾提到:“既而于长安复于皇清顺治《时宪历》得八线:有正弦、余弦、切线、余切线、割线、余割线、矢线。”参见[清]薛凤祚:《历学会通·正集》,第638页。
- 参见[清]韩梦周:《薛先生小传》;[清]薛凤祚:《两河清汇易览》,附录:“事实册”。
- 参见杜昇云等主编:《中国天文学史大系·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转轨与近代天文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第108页;黄一农:《汤若望与清初西历之正统化》,吴嘉丽、叶鸿洒:《新编中国科技史》下册,台北:银禾文化事业公司,1990年,第475页。
- [清]韩梦周:《薛先生小传》。
- 同上书。
- [清]毛永柏等:(咸丰)《青州府志·薛凤祚传》,《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32·咸丰青州府志(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年,第236页。
- [清]阮元:《畴人传》,第536页。
- 关于《天步真原》的内容来源以及流传等情况,详见石云里:《〈天步真原〉与哥白尼天文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国科技史料》2000年第1期:第83-91页;Shi Yunli,“Nikolaus Smogulecki and Xue Fengzuo's True Principles of the Pacing of the Heavens:Its Production,Publication,and Reception”.East Asian Science,Technology and Medicine,2007,27:pp.63-126.
- 石云里:《〈天步真原〉的神秘序文》,《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1期:第23-26页。
- 例如袁兆桐:《清初山东科学家薛凤祚》,第89页;李迪:《梅文鼎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21 页。
- 黄一农:《耶稣会士汤若望在华恩荣考》,《中国文化》1992年第7期,第162页。
- 孙尚扬、钟鸣旦:《1840年前的中国基督教》,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年,第322-328页。
- 刘晶晶:《薛凤祚之师:穆尼阁》,马来平主编:《中西文化会通的先驱:“全国首届薛凤祚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济南:齐鲁书社,2011年,第137页。
- 《历学会通·致用部·中法命理部》署名中含“山心堂选”,不知此“山心堂”是否为人名,参见[清]薛凤祚:《历学会通》,第860页。
- [清]薛凤祚:《历学会通·正集》,薄树人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天文卷》第6册,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619-893页。
- 袁兆桐:《薛凤祚研究的回顾与思考》,马来平主编:《中西文化会通的先驱:“全国首届薛凤祚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济南:齐鲁书社,2011年,第615页。
- 《历学会通·正集》“中法四线引”中曾提到:“康熙改元,岁在壬寅,十二月下浣薛凤祚书于毗陵客舍。”参见[清]薛凤祚:《历学会通·正集》,第639页。
- 《金岭镇薛氏乡贤匾额》,张士友等主编:《薛凤祚研究》,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第277页。
- Shi Yunli,“Nikolaus Smogulecki and Xue Fengzuo's True Principles of the Pacing of the Heavens:Its Production,Publication,and Reception”,pp.79.
- [清]薛凤祚:《天学会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
- 褚龙飞、石云里:《独特的会通方式:薛凤祚〈历学会通·正集〉新探》,《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第68-75页。
- [清]薛凤祚:《益都薛氏遗书》,国家图书馆藏康熙刻本。
- [明]孙奇逢:《岁寒居年谱》,第250-251页。
- 同上书,250.
- 郑强:《补空谈之虚空破株守之迂滞——薛凤祚“中西科学会通”思想探微》,马来平主编:《中西文化会通的先驱:“全国首届薛凤祚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济南:齐鲁书社,2011年,第163页。
- [清]马世珍:(道光)《安邱新志·卷二十五》,《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37》,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年,第227页。
- [清]刘体仁:《七颂堂集》,合肥:黄山书社,2008年,第143-144页。
- 张崇琛:《王渔洋与诸城人士交往考略》,张崇琛:《古代文化探微》,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303 页。
- [清]张尔岐:《蒿庵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07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第586页;张华松:《张尔岐交游考》,《孔子研究》2004年第3期,第98-99页。
- [清]赵祥星等:(康熙)《山东通志》,日本京都大学图书馆藏清刻本。
- 张华松:《张尔岐年谱》,徐北文、李永祥主编:《济南文史论丛初编》,济南:济南出版社,2003年,第467页。
- [清]李焕章:《织水斋集》,《四库全书存目全书》集部第208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第640页。
- [清]韩梦周:《薛先生小传》。
- [清]薛凤祚:《两河清汇易览》。
- 不少学者认为王光裕聘请薛凤祚是在康熙十五年(1676),但笔者并未查到支持这一说法的文献来源。
- [清]薛凤祚:《两河清汇易览》。
- [清]薛凤祚:《气化迁流》,《益都薛氏遗书》,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
- [清]毛永柏等:(咸丰)《青州府志·薛凤祚传》,第236页。
- [清]薛凤祚:《气化迁流》。
- 同上书。
- [清]沈葆桢等:(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二百五十八·刘淑因传,《续修四库全书》第65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352-353页。
- 《颍州府志·刘淑因传》记载:“(刘淑因)甫释褐,从叔体仁以考功郎中。”参见[清]王敛福:(乾隆)《颍州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24》,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410页。
- [清]刘虎文等:(道光)《阜阳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23》,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07 页。
- [清]梅文鼎:《勿庵历算书记》,《四库全书》第795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981页。
- [民国]张其濬等:(民国)《全椒县志》卷九,《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35》,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23页。
- [清]李焕章:《故诗人太拙徐公暨配王安人冯孺人合葬墓志铭》,[民国]王文彬等:(民国)《续修广饶县志》,《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六十四号》,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68年,第1021页。
- 同上书,第1027页。
- [清]薛凤祚:《两河清汇易览》,附录:“事实册”。
- 同上书,附录:“事实册”。
- 关于李斯孚的生平,参见[清]倪企望:(嘉庆)《长山县志·李斯孚传》,《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三六九号》,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年,第601-602页;[清]王修芳等:(道光)《济南府志·李斯孚传》,《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3·道光济南府志(三)》,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年,第42页。
- 该书目录末页依序题:“济阳张尔岐稷若句读”、“昆山顾炎武宁人订正”、“长山刘孔怀友生、李斯孚蓼园参订”、“于湜正夫音字”、“济阳后学高之玬又振、高之璇蕴中校字”,参见[清]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金陵书局,同治七年刻本,安徽省图书馆藏普通古籍。
- [清]薛凤祚:《两河清汇易览》,附录:“事实册”。
- 同77,附录:“事实册”。
- 同77,附录:“事实册”。
- 同77,附录:“事实册”。
- 同77,附录:“仪甫先生入乡贤录”。
- 同77,附录:“仪甫先生入乡贤录”。
- 同77,附录:“仪甫先生入乡贤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