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防”到“治”——国民政府时期钱塘江防治理念的发展From Defense to Control:Development of the Ideas of Prevention and Harness in Qiantang River in the Period of National Government
李海静;石云里;
摘要(Abstract):
对于钱塘江的涌潮和江道变迁灾害,清代之前人们所奉行的一直是以"防"为主的理念,导致了海塘的修筑。伴随西方治水理念和治水技术的传入,国民政府时期,工程技术专家提出以"治"代"防",通过实施江道整治实现治本的目的。由此,钱塘江防治理念从"防"转为"治"。本文通过梳理史料,阐述了国民政府时期钱塘江防治理念的演变发展过程,探析不同时期防治理念的内容及其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KeyWords): 国民政府时期;钱塘江;防治工程;防治理念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项目”(项目编号:CJGC2016-GKD09)
作者(Authors): 李海静;石云里;
DOI: 10.13806/j.cnki.issn1008-7095.2017.05.00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民国]张宗海等,《浙江省萧山县志稿卷三水利》,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35年,第265页。
- (2)浙江省水利局:《浙江省水利局总工作报告(民国二十一年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第84页。
- (3)《筹设钱塘江工程局案》,《浙江建设月刊》1927年第1期:第5页;俞衍升、岳元璋等:《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利管理分册》,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第241页。
- (4)须恺,江苏无锡人。曾任职于浙江省水利局、陕西省水利局、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华北水利委员会、导淮委员会等单位。参见: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水利电力出版社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编辑部编:《中国现代水利人物志》,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年,第328页。
- (5)须恺:《略陈钱塘江治理意见书》,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J/OL]。
- (6)浙江省政府:《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浙江省政府令建字第号命令令钱塘江工程局-呈一件呈送工程师须恺略陈治理钱江意见书由》,《浙江建设厅月刊》1927年:第40页。
- (7)浙江省政府委员会:《浙江省政府委员会会议四月二日第九十七次会议:浙江省水利局组织规程》,《浙江省建设月刊》1928年第40期:第15页.
- (8)张静江,浙江湖州人,出身江南丝商巨贾之家,早年支持和资助孙中山革命活动,国民党元老之一。
- (9)曾养甫,广东平远县人,1923年毕业于北洋大学,后赴匹兹堡大学深造,获矿冶工程师学位。曾主持建设钱塘江大桥、浙赣铁路、滇缅铁路等工程项目,学者称其为“中国土木水利(交通)建设之父”、“孙中山建国方略实践第一人”。
- (10)戴恩基,1894年出生,英文名Tai En-chi。1914年前后赴德留学,毕业于德国工程大学。学成归国后,任教中山大学。1928年任钱塘江工程局、浙江省水利局局长。1932年担任中国航空公司总经理直至1937年抗战爆发。
- (11)学成归国后,戴恩基一直追随朱家骅辗转任职各地。当朱家骅代理中山大学校务,兼任广东省民政厅长期间,戴恩基成为中山大学天文台的第一个设计师,后出任佛山市市长;朱改任浙江省民政厅厅长,戴出任浙江省水利局长,1932年朱出任交通部长兼中国航空公司董事长,戴担任中国航空公司总经理。转引自:陈晓平:《当天文遇上政治---张云和中山大学天文台》,《信息时报》2013-8-17,(B16)。
- (12)孙中山:《建国方略》,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1年:第99页。
- (13)(14)白郎都:《本局民国十八年年刊引言》,《浙江水利局年刊》1929年:第2页。
- (15)白郎都:《钱塘江之整理计划》,《浙江省水利局年刊》1929年:第24-32页。
- (16)张自立,自若岩,湖南安化人。毕业于美国伊利诺斯大学铁路土木系。历任京绥铁路、顺直水利委员会、汉口水电公司、建设委员会水利处副处长,浙江省水利局局长兼总工程师,兼任中国水利工程学会总干事、浙赣铁路局代局长、局长。
- (17)张自立:《整理钱塘江之意见》,《水利月刊》1933第56期:第54页。
- (18)浙江省水利局:《两年来浙江海塘工程与整理钱塘江工程》,《建设月刊》1933年:第15-22页。
- (19)裁弯取直,即将原本弯曲的江道通过治理使其变得顺直。钱塘江河道取“直”还是取“弯”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工程技术专家。
- (20)《萧山南沙水利会请修江南挑水坝》,《东南日报》1946-4-19。
- (21)《赭山新沙万亩,沉入海底,南沙命运岌岌可危》,《东南日报》1947-6-22。
- (22)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1916年毕业于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1917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1934年至1937年任浙江省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挂此职到1949年)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
- (23)汪胡桢,浙江嘉兴人。1917年毕业于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现河海大学),后留学美国,1923年获康乃尔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中国现代水利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24)《钱塘江海塘工程局成立》,《浙江经济动态》,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J/OL]。
- (25)同(23)。
- (25)储裕生:《钱塘江工程考察记》,《申报》1946-8-15;茅以升:《塘工局局长茅以升谈整理钱塘江意见》,《东南日报》1946-8-10(4)。
- (26)张书农,江苏宝应人。193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1937年至1940年在德国柏林科技大学留学。我国近代水流结构与泥沙运动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 (27)张书农:《治河工程学(下)》,北京:中国科学仪器图书公司,1953年:第468-469、469-473页。
- (28)章绍英:《钱塘江河口治理开发的历史回顾》,《河口与海岸工程》1985年第14卷:第5页。
- (29)韩曾萃,戴泽蘅,李光炳等著:《钱塘江河口治理开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年:第270页。